迎接流動性大通縮
和烏克蘭比鄰的西歐,俄烏戰爭已經在她的視線中越顯模糊。雖然俄烏戰火近在咫尺,但對於西歐普羅大眾來說,去加油站入油要掏多一倍的錢埋單已夠震撼,更不要說在歐美的所謂經濟發達國家,一半家庭也是月光族。三十多年來,除了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和二○○○年互聯網泡沫股災和○八年華爾街次貸所引發的“短暫”金融風暴外,整體來說,華爾街金融市場一片景氣,也帶動了環球的股市欣欣向榮,造就了好像 Buy & Hold 的巴菲特神話。如果把視野放遠到一百年前,對於生命的認知,可能會完全改變。從八十年代後期格林斯潘走馬上任美聯儲主席以來,美國的貨幣政策進入了長期的寬鬆通道,尤其是到了二○○九年,更首次祭出了量化寬鬆手段。兩年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以新冠疫情爲由,更變本加厲,推出了無上限的量化寬鬆,推動道瓊斯指數從二萬六升到高峰的三萬八點,增幅幾達百分之五十。如果以○八年華爾街金融風暴計算,當時道瓊斯指數就掉到了一萬點。
現在把視野推前到二戰結束那時,道瓊斯指數大約是二千五百點,戰後重建的景氣把指數推高到六十年代中期的九千點,升幅二百五十巴仙後卻掉頭走低,這一走就是十五年。在這長達十五年的熊市裡,其中不乏有强烈的反彈,但如果巴菲特生活在當時,依然執行他的 Buy & Hold 策略的話,他最好的情况也是原地踏步。如果把視野推前到一九二○年,當時的道瓊斯指數只有一千多點。在一戰結束之後,大眾對美好前景的期待不言而喻,華爾街股市在高槓桿的投機下,一直飈升到一九二九年的頂峰六千多點,但卻在短短的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掉穿了它的起步點。這次華爾街的跌市,也引發了歐美自工業革命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這三十年見證了道瓊斯指數的大起大落,震蕩的幅度逐漸縮小,終於在二戰後的重建中重新迎來牛市。
一六三七年荷蘭阿姆斯特丹曾經發生過鬱金香狂熱的經濟泡沫。據說,華爾街就是十七世紀時期紐約的阿姆斯特丹移民的聚集地。一七九二年,一群在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作買賣和投機的交易員,簽訂了一份後來稱爲《梧桐樹協議》的文件,這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在一七七六年,亞當斯密(Adam Smith) 發表了他的《富國論》,是對自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的工業革命的經濟活動的反思和總結,也是經濟學作爲一門學問的第一本名著。自此,華爾街的投資也好,投機也好,慢慢地形成了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但也會像鬱金香狂熱的經濟泡沫,在流動性急劇膨脹中失去了理性。如果回顧近三十多年美聯儲通過量化寬鬆和零利率的放任貨幣政策,不難理解從八十年代到今天,道瓊斯指數從二千五升到高點三萬八的十五倍增幅的背景。正是這流動性的泛濫,在産業全球化的背景下,資金都跑到了資産市場的金融證券和房地産裡。似乎最近通脹的高企,只不過是經濟內在的相對價格終於開始發力,美聯儲在通脹面前不得不修正它的任性,股市和房地産也會在流動性的大通縮背景下,作出深度調整。
道瓊斯指數會作出怎樣的調整呢?這個世界沒有可靠的算命佬,包括巴菲特在內。但從歷史來看,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大蕭條期間,道瓊斯指數在大起大落的震蕩中趨向平靜,二戰後的三十多年卻是上半場的大升,接着下半場漫長的下跌。最近的三十多年,除了意外的短暫下挫虛驚外,大市總體上漲,升幅是十五倍。如果相信鐘擺式的邏輯的話,流動性的大通縮終於走向正常。這會是一個嶄新的時代的開始吧!
陳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