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互相監測提醒
衛局:防治高血壓須及時
【本報消息】高血壓國際標準的主流目前仍是一百四十毫米汞柱,美國心臟學會一七年把高血壓的標準定在一百三十毫米汞柱,在治療原則上沒有較大分別。
根據該國際標準,全球約有四成成年人(廿五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壓則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病因。若不重視高血壓,未能有效預防和及時治療,會損害心臟、腦、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
衛生局慢性病防制委員會心血管疾病工作組委員葉文輝表示,要診斷高血壓,先要選一個合格的血壓計,建議購買上臂式血壓計。如果每個家庭有一個血壓計,可以方便家庭成員監測血壓和互相提醒。無論自己和家人有否高血壓,定期監測可早發現早治療。
吃快餐增發病率
現時,有很多原因導致高血壓,最常見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澳門不少上班一族和年輕一代,習慣吃外賣快餐,越來越少運動,肥胖比例增高,導致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發病率增高,心腦血管意外是造成本澳居民死亡的最主要病因之一,腦卒中、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都有年輕化趨勢。
葉文輝強調,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首先要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健康生活方式,低鹽飲食,多做運動,情緒管理,體重控制,戒煙和減少飲酒,可有效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和幫助控制血壓。健康低鹽飲食習慣,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成人鈉攝入量為每日兩克,相當於每日攝入不超過五克鹽;每天堅持帶氧運動,可選擇快速步行、慢跑、游泳、騎單車等,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鐘,每周不少於五天;控制理想體重,保持輕鬆愉快心情;避免吸煙和減少飲酒,可幫助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高血壓。
高風險盡早治療
對於低中風險的患者,如果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三至六個月,血壓仍然超過一百四十毫米汞柱,就要考慮藥物治療。對於高風險患者,特別是有糖尿病、靶器官(心、腦、腎、眼底)損害的病人,冠心病、中風病史的患者,應該盡早接受藥物治療,把血壓控制到理想目標。
提高居民認識高血壓,了解其危害性,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都對高血壓治療有誤解,甚至採取“鴕鳥策略”,不去測量,甚至知道血壓高也不願意治療,卻不知道若血壓控制不好,對自身和家人的傷害,大於對藥物的副作用。部分高血壓致死致殘的案例,由於患者是家庭支柱,便對家庭和社會構成沉重的負擔。
現時醫學進步,治療都是遵循醫學原則,所使用藥物都經過科學驗證有效性和安全性。收縮壓降低十毫米汞柱,可有助減低四成中風死亡率及三成冠心病死亡率。有效性就是藥物可有效控制血壓,最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合併用藥,降低藥物副作用和更有效控制血壓。好藥物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的意外發生率和死亡率,治療高血壓不僅看血壓是否達標,是希望病患能夠活得更健康長壽,才是控制血壓目的。每天一次的服藥方式,方便病患增加依從性,遵照醫生指示定期服藥,可更快更安全控制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