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文創發展
田中泓
四月末五月初,是每年一次的春季塔石藝墟,自二○○八年,塔石藝墟每年舉辦春秋兩期,吸引不少本地及外地“創意人”在這幾個周末來到塔石廣場“擺攤”,展現他們的創意及產品。經過多年的營運,塔石藝墟已成為澳門乃至亞洲地區的一項手作文創盛事。
由於受到鄰近地區的疫情影響,剛過去的這期藝墟,本地的參加者佔很大部分,亦有來自廣州(及附近)的參加者。當然,比起疫情之前,參加者的多元化減低了,但相對地,澳門的“創意人”卻大幅增加。似乎經過過去的幾年,確實培養出一批本地的文創人員。
我每期都抽時間去“趁墟”,近年確實見到一些較成熟的產品,有些攤位的人氣暢旺,一些本地漫畫創作而成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及其衍生的產品也受到顧客歡迎。
當我以為本地的文創發展日漸向好,卻自從事文創多年的朋友得知,其實澳門的文創產業結構並不健全,產業鏈不完整。如果不是得到政府資助扶持,很難將創意落實。缺乏市場是一大問題,產品生產是另一大問題,而且產品的宣傳及銷售渠道有限,間接又妨礙了發展。然而,沒有形成市場,過於依賴政府支援也無法讓產業健康地發展。
如果只着眼澳門,市場可能有限,但面向內地或華人地區,澳門的文創產品有競爭力嗎?
最近我和一位在橫琴深合區文創部門當主任的朋友聊天,她卻認為澳門的文創應該利用好自身的平台與國際優勢,面向葡語國家甚至歐洲。這位內地朋友曾在歐洲不同國家留學,具有良好的國際視野,這樣的提議是我第一次聽到,覺得有一定道理,澳門的定位不是“一中心、一平台”嗎?我們的產業,包括文創產業,為甚麼不考慮這個定位,朋友的意見真是“旁觀者清”,值得業界思考。
(圖片來源https://www.gov.mo/zh-hant/news/884718/
#&gid=1&pid=1)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