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公務員總數封頂的構想
早前,有立法議員口頭質詢關注公務員職程改革立法進度,以及人員規模等情況。行政法務司司長回應指,隨着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特區政府的公務員隊伍人數也不斷增加。有鑒於此,本屆政府在現有人員規模基礎上,明確採取員額管控措施,各範疇監督實體嚴格監管轄下部門,只有在具員額及實際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方可增聘人員,務求將公務人員總數控制在三萬八千人以內。他稱,至今年二月底,公務員總數為三萬四千六百九十二人,為數不少。但包括了三所公立大學人員、醫護人員、教青局中小幼教學人員,合計共六千八百多人。其中,正考慮三所高校人員是否納入公務員範疇,認為若與公職掛鈎將不利學術發展,因此考慮參照澳門大學修改理大及旅院的人員通則。行政法務司司長表示,若減去三所公立大學人員總數二千六百九十四人後,未來公務員總數會改以約三萬五千多人封頂。
一、公務員人數的根源問題並無解決
對於上述行政法務司司長提出公務員總數封頂的問題,日後將考慮參照澳門大學修改理工大學及旅遊學院的人員通則,三所高校人員將不納入公務員範疇,這樣便可將現時公務員人數減少二千六百九十四人的說法,對於這種觀點,筆者認為值得商榷。因為從表面上,將三所高校人員不視為公務員,確實可以使公務員的總數有所減少,但只限於數字上的統計,事實上,由於這三所高校的人員的薪酬開支仍然需要政府負擔,那麼有關做法只會被人質疑自欺欺人,要知道社會和居民為何這麼關心特區政府公務員人數封頂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倘若公務員人數沒有限制地不斷膨漲,政府的公共開支亦將連年上升,從而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尤其是現時本澳受疫情和俄烏衝突的影響,經濟前景不明朗,政府收入大減的情況下,所以有關問題的根源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解決。
二、三所高校能否自負盈虧成關鍵
筆者認為,要令上述的計劃達致真正有意義,特區政府應在提出將三所高校人員不納入公務員範疇的同時,要求三所高校制訂日後逐步自負盈虧或減少政府補助的計劃,因為三所高校現時有各自的收入來源,如收取學生的學費和雜費等,但由於現時三所高校均為公立,長期依賴政府的財政補助,以致很多開源節流的途徑並沒有充分開發。因此,筆者建議日後特區政府可以考慮要求這三所高校多創造更多不同的開源節流的措施,以逐步在財政上減少對政府的依賴,並希望最終達致自負盈虧的目標。
一般來說,綜合國內外的情況,大學主要收入來源主要有六大類:學雜費、推廣及產學、政府補助收入、受贈收入、利息收入及投資、附屬機構收益。因此,在開源方面,建議可鼓勵三所高校的各個學院多承接政府或私人企業的研究項目、加強科研的工作,並將有關的研究成果實現產業化,以及將這三所大學的各種場地多租予政府部門、私人企業或居民進行各類工餘活動,並適當增加租金,以增加它們各自的收入來源。另外,亦可嘗試多爭取本澳或國內外的大型企業作出捐贈和資助辦學的經費,以及進行各類資本增值的投資等。至於在節流方面,建議三所高校可進行內部的架構精簡,以審視現有人員的數量是否適當及減省每年人員的招聘需求。此外,亦可就它們的各種工作流程進行優化和電子化,以減省現有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有效節省三所高校每年的營運開支。這樣,政府提出三所高校人員不納入公務員範疇,而為公務員總數封頂的做法才有實質的意義。
新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