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5月10日
第A03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黑暗中選擇光明 尋求支援脫困境

每個人難免有情緒失落之時,要記得身邊總有人願意幫助你。

曾受情緒困擾的李健明(化名)現在已勇敢走出黑暗

黑暗中選擇光明 尋求支援脫困境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不知道大家有否試過?曾深陷情緒沼澤的李健明(化名),過往深受校園欺凌及親戚言語暴力之痛,因此走上輕生的道路,幸好獲救,更鼓起勇氣從黑暗中選擇光明,走出困境。他寄語同樣受情緒困擾的人,應及早尋求情緒支援,越早才越有機會解決問題,好好活下去。

李健明初中時遠赴外地讀書,當時在學校受到同學的校園欺凌。曾試過被搶錢、被打等,當中印象最不堪的,是某次在學校使用洗手間時,被人用腳踢倒,更因此整塊臉倒在滿是小便的廁盆上。除了校園欺凌,隻身在外地讀書的他寄住於親戚家,亦曾受過言語暴力,親戚不時對他使用冷暴力,在語言上單打或諷刺。

受到各種的情緒壓迫,李健明決定向學校的社工輔導員求助,然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身邊人的視而不見。當時學校的社工得知他的心理情況後,認為情況必須要跟進,於是需要家訪,但親戚卻認為此舉動會令他們產生麻煩,更告知其父母,勸誡他不要對社工說太多事,以免令人惹上麻煩。

父母得知後,更認為李健明的種種行為及想法只是“玩玩而已”。父母告訴他,不要胡亂去說,更形容他口中所謂的輕生只是開玩笑,不要再說這些事情,不然會為別人帶來麻煩。

不被重視的情緒缺口,令李健明感覺到世界上已沒有任何管道能夠幫助自己,連唯一一個向社工輔導員傾訴自己心情的渠道,亦不被認同,實在想不到自己還能有何種方法走出困境,於是他選擇以跳樓的方式輕生。

幸好,當時決定輕生的他被人救回,能夠再面對人們說出自己的故事。他談起走出困境的過程,後來他離開了那個地方,轉到新環境,亦沒有再與當時的親戚同住。慢慢開始在另一所學校,認識到一群能幫助他的朋友,逐漸在困局中慢慢走出來。

他說道,走出來的過程中當然經歷了許多,當中有一件事最能幫助到他的,就是進行義務工作。過去的他一向對自己不太認同,更覺得自己做許多事情都不成功,經常會令父母失望。但後來經過做義工,他從中尋找到滿足感及成功感,認為自己亦可做到一些事,令自己的信心一點點恢復,揮別情緒黑洞。

黑暗中選擇光明,他坦言,即使到現在,過往的經歷都影響着自己。他在五年前確診焦慮症,經常會把事情災難化,更一度影響生活。雖然直至現時仍在服藥,但漸漸透過自己的勇氣,做出不同的改變以及挑戰新事物。即使現時並非完全治癒,但較五年前穩定許多,再不會把自己放在絕望中。

對於現時澳門提供的心理門診服務,他認為仍不太足夠。以他了解,若要排期衛生局的心理門診,需經過較長的時間才有機會就診,對於有情緒困擾的人士,如果每次就診時間相隔太長,效果未必理想。

過往在向任何渠道尋求幫助前,他會認為,一定是自己精神“有問題”,才會需要向社工、心理治療等求助,尤其對於踏入精神科,更想到“你無精神病又點會睇精神科醫生?”變得不想面對。他回憶過往在看精神科時,亦猶豫了很久,當日更是緊張到不斷“搣手指”,但感恩自己能勇敢踏出第一步,正確尋求支援。

作為過來人,他相當理解受情緒困擾的心情。他建議,當自己解決不到情緒問題時,首先要拿出一點點的勇氣去求助,若不求助,事情是不會自己變好或恢復。他曾約見社工傾訴,透過對方的開解,令他明白到即使看精神科,並不代表有精神病,只是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情緒問題,如工作壓力大、失眠等,未必需要長期服藥,只要經一段時間去緩和問題後,就不再需要去看醫生。不要標籤自己為異類,或認為精神病是一件很差的事。

除了鼓起勇氣踏出第一步,他認為同樣要相信那個讓你傾訴或輔導你的人,要知道社工或醫生絕對會將你的談話內容保密。他認識的親人或朋友中,不少人都會覺得看精神科會留下記錄,一定會對前途有影響,或是永遠被他人標籤為精神病人,因此不去尋求情緒支援,但事實上並不會,所有記錄都會保密。

他也明白,並不是尋求支援後,所有問題都會變好。因此,他認為要認清一個概念,在精神病康復中,有一件事稱為“復元”,復元的“元”不是原來的“原”,因為復元的意思並非回歸到沒事,完全沒問題的狀態,只是能夠與此共存,共存到對自己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找到正確且適合的方法與此共存。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有不同的難題,當情緒走到困局,絕對不要以為只有自己面對,身邊總會有人願意陪伴你、幫助你,所有的惶惑都一定會過去,縱使生命變幻無常,願我們勇敢面對。

本報記者 楊冠傑 梁嘉慧 報道

2022-05-10 本報記者 楊冠傑 梁嘉慧 報道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91601.html 1 黑暗中選擇光明 尋求支援脫困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