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加強前期地質管網勘探
工程師認同內港南治水方案
【本報消息】為紓緩內港水浸問題,政府計劃年內開展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有工程師認同內港南治水工程的重要性,但工程建於地質複雜及舊樓林立的內港,開挖坑道或對周邊環境及建築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潛在風險;建議加強前期地質及管網勘探,做好風雨季臨時集水排水的緊急應變備案,以減低工程的影響。
內港南工程將分三階段進行,首階段在比厘喇馬忌士街五號B碼頭地段建造雨水泵站,計劃今年第二季招標、第四季動工。第二、三階段為全長一點三公里的箱涵渠及下水道工程,將視乎首階段工程進展再陸續展開。整個工程工期為三、四年。
總體施工風險低
澳門工程顧問商會會長李熙爗認同首階段新泵站的位置,估計大部分工程將在海上作業,或建設一個臨時水上圍堰,抽水、再建造混凝土結構,可能影響附近路面的不均勻沉降,但總體施工的潛在風險不大。
李熙爗稱,第二、三階段的箱涵渠工程位於以前的海邊淺灘一帶,地質包括鬆散沙質填土、碎石、軟淤泥、木頭等,沿線頗多逾五十年的舊樓,該些舊樓大多採用淺基礎或十多米深的木條混凝土樁柱作支撐,須注意施工期間對附近建築的影響。
他指出,為保持良好的施工條件,工程或進行較長期的抽地下水,抽水可能影響附近路面的不均勻沉降或移位,甚至附近管網的排水能力,須小心出現暴雨水浸的情況。一如年前氹仔賽馬會附近亦曾因附近地盤的排水、泥沙等問題,而出現暴雨水浸。
關注地下網複雜
李熙爗表示,施工單位最怕就是開挖期間遇到異物。內港一帶地下管網複雜,箱涵箱全長一點三公里,這一段地下可能存在很多不明朗的因素,若挖到異物或損壞地下管道,亦可能會影響工期或更改設計,須確保地下管道資料的完整性及準確性。
他建議加強前期工作,包括擴大一般地質及管網勘探的範圍,與專營公司代表現場核實管網位置,並加強搜集附近舊建築物的施工前資料等。並建議參考內港北箱涵渠及內港矮牆建造的經驗,持續評估風險,做好緊急應變方案,並加強施工期間對基坑和周邊環境的監測等,盡量減少工期延誤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採用隧道盾構式
內港一帶交通繁忙,加上道路狹窄,施工期間定會對交通造成影響。李熙爗建議,因第二、三階段建造還有約兩年。期間可研究參考新口岸污水渠、澳門橫琴輕軌隧道的建造方法,沿着箱涵渠的走線,採用隧道盾構式,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岩土層(約地下二十至三十米深)建設一條直徑兩至三米的排水管,並在閘水口及出水口採用垂直豎井接駁至泵房或箱涵渠工程,則基本上水流可由“低窪”流向“高地”,加強疏排水功能,減少工程影響周邊建築物和管網,亦可大為減低施工期間對交通和商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