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5月03日
第C08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臆象 脈象 ——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

歲月靜和(紙本設色)廖文暢(澳門)

被重構的元素(紙本綜合) 黃光輝(廣東)

生命系列15、16、17(紙本設色)馮永基(香港)

2020年4月(影像) 吳少英(澳門)

臆象 脈象 ——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

二十世紀末,本尼迪克 · 安德森在其經典著作《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中提出了一個基於平面媒體、時鐘和日曆所塑造出來的“想像的共同體”概念①。隨着經濟、技術的全球化,這種“共同體想像”的空間通過電視、電影和互聯網從民族國家的框架被過渡到整個世界。信息和航運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時間與空間的雙重壓縮,重塑着人與過去和未來的關係②,也賦予全球化和文化身份之間、網絡與個體之間一種辨證的張力。

針對全球化所帶來的這種時間和空間的雙重壓縮,社會學家羅蘭 · 羅伯森提出“全球本地化”③這一概念,試圖將個體和集體經驗放置於不同的空間和更新的時間性中,並通過現代經驗來結合全球維度與地方維度。很顯然,這一概念的前提必定是集體經驗的重塑,同時這種重塑也取決於個體抉擇和集體身份的辨證關係。

水墨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符號和集體的審美經驗,從一九九○年代起也開始在本土和全球文化的張力關係中被進行此種重塑。新世紀以來,從傳統中國水墨畫出發的當代水墨藝術已漸次成為一種相當國際化的當代藝術表達方式。由傳統中國水墨畫向當代水墨藝術轉型的這一艱難曲折的歷史進程之中,粵、港、澳的當代水墨藝術探索實踐始終走在前列,以面貌各異的形態維繫“水墨文化”這一“集體經驗”的文脈,並推動這一“集體經驗”的當代轉換或重塑。此種轉換或重塑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在材料和技法上延續了傳統水墨畫的形式,通過對傳統藝術語言表現範圍的拓展,使之與當代生活產生關聯。面對都市生活中消費主義及其文化符號的泛濫所帶來的迷茫、困頓,採用隱喻、反諷等各種方式直抒胸臆。

二、同樣是採用傳統水墨畫的形式,但思考的則是傳統繪畫語言及其相關媒介的轉換問題。通過對藝術語言內在形式要素、材料質地以及製作過程等方面的實驗性變革,再續與傳統水墨“意象”美學的文脈關係。

三、在創作中放棄對傳統媒材的使用,轉而借用油畫、裝置、多媒體乃至行為等多種新興的藝術媒介,通過將水墨性、水墨精神與水墨方式植入原本與東方傳統媒介異質性的藝術語言方式,以東方思維模式體現出典型的東方哲思與韻味。

四、借鑒傳統水墨畫或其他東方傳統媒材中某些與“水墨”有關的元素,儘管作品的藝術語言方式與創作理念,看似屬於與東方傳統沒有太大關係,甚至完全相悖的“西方”當代藝術作品,但體現出的卻是一種深層次的東方精神內涵。

以上四個方面的轉換或重塑,令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獲得了內涵的極大豐富與外延的不斷拓展。

(二之一)

策展人 皮道堅(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

委員會副主任 )

註釋:

①見本尼迪克特 · 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上海人民出版社,二○○五年。

②引自大衛 · 哈維:《新帝國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九年,第七十二頁至第一百一十頁。

③參閱羅蘭 · 羅伯森:《全球化——社會理論和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二○○○年。

臆象——粤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2)

展覽期間: 四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九日

展覽地點: 澳門藝術博物館二、三樓

主辦單位: 澳門文化局及廣東省文化與旅遊廳

籌辦單位: 澳門藝術博物館及廣東美術館

2022-05-03 策展人 皮道堅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90392.html 1 臆象 脈象 ——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