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消費群 助長遠引客
內地“五·一”小長假前夕,出遊氣氛卻被疫情籠罩。根據內地多個部門所作的預測,“五·一”假期內地客運量較去年或下降逾六成。旅客出行路線以“就地、就近出遊”為主,旅遊半徑將較正常時期明顯縮減。
上周五廣州“摘星”、廣東恢復全域低風險,澳門近水樓台,安全又抵玩,本應是粵客短期出遊的熱門選擇之一。可惜計劃卻趕不上變化,昨日廣州乍現疫情,且疑似白雲機場爆疫;珠海亦提倡留珠過節,非必要不跨省出行,令訪澳客量再添變數。
去年以來,多個熱門檔期都因疫情打亂,本地業界“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歷經“修練”,多對“五·一”檔期不敢過份樂觀,“做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儘管外圍疫情反覆,官方沉着應對,“翱遊澳門”無人機表演、“悠路環”等有序登場,室內表演活動的防疫措施亦有條件鬆綁,為擴大迎客、社會復常鋪路。
相呼應的市場活動亦拉開序幕,有金融機構於“五·一”起推出為期三個月的消費激賞活動,近千家商戶參加,提供潮玩、美食、文化旅遊等優惠刺激商圈。或許“五·一”未必有驚喜,但對當下搖搖欲墜的市場信心,消費活動卻可引起大批商戶的參與,並以線上互動的電子營銷方式推動,儘管有些參與商戶仍不擅長,足以反映中小企的求生意慾。
疫情以來,以大帶小、抱團取暖,已成盤活社區經濟的重要手段,期望把消費面帶動社區不同角落的目標,不斷探索後漸見成形。但真正要發展商圈經濟,迎接新消費群,還要努力。
約佔內地人口五分之一的“Z世代”,漸成為消費中堅力量,各路商家均希望投其所好爭取生意,這對於希望引客重臨的本地市場,這批消費群體更不容忽視。誠然,疫情令旅客量波動甚大,若以逐日計算的客量更是杯水車薪,如今利用這個空窗期,加快探索新消費群的喜好習慣,尤其適應新世代線上化的消費模式,有利長遠引客。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