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4月25日
第C09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微泓集)尼采

尼采

最近香港匯智出版公司重版了我二十年前寫成的《原來尼采》。尼采在今日已經是顯學,接下來幾個星期,讓我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他這個人和他的思想。

尼采說過:“只有明天的翌日是屬於我的,有些人是死後才出生的。”這的確是尼采真實的寫照。他在世的時候明白他的人不多,欣賞他的更少。

其實尼采的事業有一個很好的開始。一八六九年,他只不過廿五歲,博士學位尚未到手,便給瑞士巴素(Basel)大學聘任為古典語文教授,學術界為之哄動一時。一八七二年初他第一本著述,有關希臘悲劇的《悲劇的誕生》面世,學術界的評價毀多譽少。這些劣評甚至影響到他的教學。同年十一月給友人的信中他說:“在同行中我名譽低降,本來選修我的古典語文科的學生人數一直增加,可是現在都似乎隨風而逝了。”半世紀後,以研究希臘文化著名的英人康德福(F.M. Cornford)對該書的評價最為中肯:“這本書富有想像力,深邃精闢的灼見,把整整一代的研究工夫遠遠拋在後面。”學術界重視嚴謹的推理,要求確鑿的證據,這固然無可厚非,但發前人所未發的想像、創見,往往展示嶄新的境界,不同的探索方向,學術界因為對這些沒有“客觀”評斷的標準,便忽視了這些“妙悟”。

一八七九年尼采辭去了大學教席,專職寫作。然而他的書幾乎沒有人看。今日公認為傑作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版就只賣得六、七十本。他還歸咎出版商沒有為書作宣傳。一八八六年他自行出版《善惡之上》,傾力推介,送樣書到報社,邀請人撰寫書評,結果也只是售出了一百一十四本。在寫給友人的信中,他不禁慨嘆:“這真叫我開了眼,認識到沒有人要看我寫的東西。”

陳永明

2022-04-25 陳永明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88835.html 1 (微泓集)尼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