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話穀雨
還有兩天又屆穀雨了,這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節氣的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量都比前增加。《逸周書 · 周月》:“春三月中氣:雨水、春分、穀雨。”“穀”,又可作“谷”,這不算是簡體字,不過由於“穀”筆劃多,而“谷”筆劃少,人們捨繁就簡,看看今天的日曆、月曆都沒有“穀雨”,由“谷雨”取而代之。同文就有一位才女“谷雨”,逢周四可見其華章。
今天要說的不是農時節氣,也不論才女華章,要說的是“差不多”問題。胡適筆下出現一位“差不多先生”,說出人們的通病。“差不多先生”正如港俚的“側側膊,唔多覺”那種心態,凡事得過且過。所謂“一釐二釐,毋須咁細微;一分二分,何必咁認真;一寸二寸,有問題才打算。”當然,處事謹小愼微者鄙之,但認同者相信大不乏人。他們抱着“過海就是神仙”的心態做事。
或問:“過海就是神仙”與“穀雨”何干?就正因為由那“穀”字說開去。“穀”字十五劃,傳統字典編入“禾部”,因為穀是糧食的總稱。古代經傳常以百穀、九穀、六穀、五穀稱之。《禮 · 曲禮下》:“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穀。”祭肺,周人重肺,故美食先祭肺,其實是說不殺牲。
另一個是“榖”字十四劃,是字之左下方“禾”字之上少了“一”,讀音與“穀”相同,不過傳統字典把它編入了“殳”部,因為它並不是“禾”穗上的穀。字音雖同,字形亦似,可是“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它不是草本的禾,而是落葉喬木。新生枝密披灰色粗毛,具乳汁,葉闊卵形至長圓形卵狀,先端漸尖,全圓或缺裂。果實圓球形,成熟時鮮紅色。皮可製桑皮紙。《詩 · 小雅 · 鶴鳴》:“爰有樹檀,其下維榖。”這兩句詩是說:“而種植的是檀樹,檀樹下的是構樹。”(陳子展《詩經直解》)構樹實即楮(Broussonetia Kazinoki,sieb.)。而台版《詩經評註讀本》(裴普賢編著,三民書局出版),榖,解作“惡木”,這註釋未免籠統。而總的來說,穀、榖只是一劃之差相去遠矣。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