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風水
南來文人經常以詩詠蟹,居澳的外國人也不遑多讓。
澳門國際研究所出版的《澳門的曲》,收錄一首土生土語民謠《嗨嗨,普利卡普先生》(Tico, tico),裡頭也少不了蟹:“嗨,嗨/普利卡普先生/老螃蟹/出洞打橫行//蘇門答臘的河水/往海流/止不住的淚水/無盡頭//聞啊聞/聞到葡國的玫瑰/香的臭的/都是一樣啦。”
蟹不只入歌,也入舞。據曾居澳半載的英籍商人彼特 · 芒迪(Peter Mundy)所撰的《彼特 · 芒迪歐洲、亞洲旅行記》(The Travels of Peter Mundy in Europe and Asia: 1608-1667),一六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葡人邀請在澳的英國船隊指揮官上岸看戲,戲台就設在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教堂石壁前的空地。首場為中國小孩跳的中國舞,表現了一六二二年澳門戰役中的葡軍如何大勝荷蘭;第二場由小孩扮成蟹,伴隨音樂邊唱邊跳,是為蟹舞。
海鮮可作為藝術靈感,亦能夠化為地方信仰;與海洋生物相關的穿鑿附會,甚至被視為澳門早期城巿建設的基石。文德泉神父(Manuel Teixeira)在《阿爾諾索伯爵筆下的澳門》一文提及:“泥土占卜師們,或者說風水先生們,他們認為澳門是一塊理想的風水寶地:南灣是一隻巨大而吉祥的螃蟹,它的兩隻眼睛,是古老的聖伯多祿(S. Pedro)和聖若奧(S. João)堡壘。因此,在南灣那裏建造起了宮殿式的住宅,其顏色是綠的或黃的,這正是螃蟹的顏色。”如同古代的《山海經》,吃和迷信很多時候相輔相成。
五行風水之說,澳門遍地皆是,不足為奇,奇就奇在除了龍,大多以蟹為主。如普濟禪院的蟹山,山麓有蟹眼石,山體亦如蟹蓋,據說因為觀音殿的神座正好在蟹口位置,觀音堂遂以綠為主調,而非中式廟宇慣用的紅,以合風水,永保生猛。
(海之味 · 二)
卡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