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距離
社交距離,是目前抗疫的一大法寶。
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社交距離為人類社會約定俗成。人與人關係親疏各異,親密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乃至上下級關係等等。有些社交距離不可踰越,踰越了可能令人尷尬、不快甚至憤怒,但有些距離則因志同道合而緊密,亦因志趣不同而分道揚鑣。據說世界上最遠的社交距離是排隊一點九米的“芬蘭式距離”,公園長椅只能坐一個人,但這距離敵不過當下年輕人的元宇宙虛擬世界,有說他們的舒適區是避免和真人互動。最遠和最近的距離應該都是人心的距離。
讀書時,常下鄉勞動,一去就一個月,在學校或牛棚打地鋪,在農民家搭食。廈門郊區是漁米之鄉,雖然是物資困難時期,純樸熱情的村民總是拿最好的東西來招待我們。有一次,我和母親說,我們四個女孩在人家家裡吃了一大鍋番薯蚵仔蝦米糯米粥,還問我們想不想吃收藏在地窯裡特別甜的番薯?我們說,吃!結果一大盤紅薯又被我們幹掉了。那一家人看着我們,一臉能讓我們吃飽的喜悅是我從未忘卻的。我是以講笑話的心態說給母親聽的,但母親生氣地對我說:“真不懂事!你還有臉告訴我!農民多苦啊,我以前帶學生下鄉,我們那些學生多懂事,每餐都吃一點點就放下碗!”
我沒有告訴母親的是,貧窮的家庭我們也接觸過,通常農家的孩子在未提供勞動力時,是家裡最窮的時候。曾經去一家農戶吃飯,他們執意要我們先吃,說不過他們只能從命坐下吃飯,大人迴避了,六、七個拖着長長鼻涕的樓梯那樣一個挨一個的孩子,圍着桌子看你吃飯,吞着口水,終於知道他們讓我們先吃的原因,可以想像這六、七個飢餓中的孩子搶菜吃飯是什麼光景。那次下鄉,每天勞動辛苦,連洗澡的地方也沒有,我沒有一天是吃飽的,總是匆匆扒一點飯,菜也不敢夾,感覺每吃一口,都會讓那些孩子多一點失望。
最開心的是一次大清早,一個同學說,離開工時間還早着,想不想坐牛車兜風?大家說好。這位同學搭伙那家和我們年紀相仿的兩個兒子駕着牛車,我們五、六個女同學坐上去就出發了。從來不知道牛可以跑得那麼快,而且一跑跑了一個鐘頭,在橫穿田野的公路上,我們一路高歌,和兩兄弟毫無交集,站在牛車前方手持韁繩的他們臉上溢着青春的笑容。當牛車到了大路的一個拐彎處時,我們一陣歡呼尖叫,地平線上樹林那邊,一輪紅日剛好躍上東方。普希金的一節詩句飛進我的腦海,大意是:秋天的太陽,像穿着婚紗的新娘,在大路的拐彎處迎接我們。
人生最美好的關係莫過如此,你我激發出彼此的美好,本無交集的人生,因彼此的善意,讓最遠的距離瞬間清零。
貞 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