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諛忠亂 · 諫諍輔弼
今天說的還是臣術。怎樣才稱得上忠臣?哪樣是奸臣?要分別忠奸,首先要認識“順、諛、忠、亂”四字的定義。順者,遵循也,有謂千依百順。《左傳 · 隱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順,是遵命、服從的意思。不過還須加個註腳:“不逆於理。”否則便是“盲從”。
諛,也是順的一類,即和悅柔順,像一隻哈巴狗,比順更柔順,以甜言蜜語奉承人,亦即諂媚,俗語的“拍馬屁”,粵俚的“托大腳”是也。
忠,可解作竭誠與正直,與之相反的是亂。亂是無秩序,無條理,無法無天。
《說苑 · 臣術》:“從命利君謂之順,從命病君謂之諛,逆命利君謂之忠,逆命病君謂之亂。”相信世上沒有人承認自己不忠的,但要撫心自問:順、諛、忠、亂,自己屬於哪一類。
臣術之中,除了“順、諛、忠、亂”之外,還有“諫、諍、輔、弼”四項行為。用正直的言詞來規勸別人謂之諫,《周禮 · 地官 · 保氏》:“掌諫王惡”,是指以禮義正之;諍,也是諫。《白虎通 · 諫諍》:“《孝經》曰:‘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
輔者,佐助也。《荀子 · 臣道》:“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與彊君撟君,君雖不安,不能不聽,遂以解國之大患,除國之大害,成於尊君安國,謂之輔。”《尚書大傳》:“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天子有問無以對,責之疑;可志而不志,責之丞;可正而不正,責之輔,可揚而不揚,責之弼。”疑、丞、輔、弼都是古時供天子諮詢的官。志,猶知也。可志而不志,是應知的不知;揚,舉用也,可揚而不揚,即可舉用者而不用。
〈目術〉說:對諫、諍、輔、弼的重臣,明君對之禮遇,而昏君則忌而害之,嫉賢妒能,自毀基業。懲罰忠良,奬掖奸讒,這正是夏桀、商紂滅亡之因。文章引《詩 · 大雅 · 蕩》:“曾是莫聽,大命以傾。”(因為不守常規,以致國滅身亡)作結。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