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4月10日
第C08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藝術詩意漫遊我城

“寄語海風”讀詩會受歡迎

“看不見的海岸線”環境 舞蹈劇場,引發關於海洋的 思考。

⬆廖嘉豪為主禮嘉賓 介紹策展過程

彭皚瑩向參加者介紹展覽

在白鴿巢公園的演出

許佳琳樂於參演環境舞蹈劇場

藝術詩意漫遊我城

文、圖:寶 尼(部分圖片由受訪團體提供)

澳門是世遺城市,當漫遊特色街巷之中,總會找到意想不到的樂趣。由澳門文物大使協會、英姿舞園於二○一二年發起的“遺城詩路”,至今剛好邁入十五周年,這是一個具實驗精神的綜合文化導覽之旅。多年間,在不斷發展、蛻變及優化過程中,早已建立起一個良性的互動平台,引領參與者細味古今,一起探索澳門世遺及其周邊相連之生活社區。

暗合古希臘文奧義

時至第五屆的“遺城詩路”舊城漫遊藝術節,由文物大使協會、英姿舞園、文遺研創協會合辦,獲文化局贊助。身兼活動製作人的文物大使協會監事長廖嘉豪介紹,每屆都會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助陣,當中有澳門土生土長的詩人、音樂人、舞者、演員及視覺藝術家等,聯同一眾志願者,以別出心裁方式,引領參加者漫步小城,融入其中,以五感體會遺城舊區的人文、歷史與哲思。

“遺城詩路”更以古希臘文“Zilo”為號,“Zilo”不僅與粵語“詩路”發音相近,且可解作“熱情地、專心致志地投入並相信所做之事”,與“遺城詩路”初衷不謀而合。細看之下,“Zilo”當中每個字母的線條,如像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街道、里和圍,形同澳門形態多變的街道,饒富趣味。

橫跨三年沉澱打磨

澳門是一個三面環海的城市,海洋與我城緊緊相依、共生共存,於歷史時光中載浮載沉着無數與海有關的故事。因此,發展為舊城漫遊藝術節的第五屆“遺城詩路”,以“看不見的海岸線”為主軸,於二○二○年九月起至二○二二年三月跨年進行,與社區居民及廣大的藝術、歷史、文化愛好者,一同發掘、回顧和展望我城與海的關係,重新閱讀那些曾經在海與岸的邊界上所牽動的人和事。期間更與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藝術家、文物大使及義工們進行集體創作,並在過程中強調“漫步舊城 · 觸動五感 · 探索藝術”來領略遺城生活之美的宗旨。

經過橫跨三年的沉思、打磨,第五屆“遺城詩路”最終在今年三月,透過多場不同類型的多元活動及展演,向社區反饋創作成果。開幕式上,包括上演“看不見的海岸線”環境舞蹈劇場,參演團隊即場引領在場人士,遊走於富社區特色的白鴿巢公園,重新閱讀曾在海與岸邊界上的人和事,互動氣氛熱烈。藝術節期間,相繼安排《律動 · 海岸線》社區創作展、開幕式“微風音樂會”、“海之傳說”皮影戲演出、“濠岸今昔”漫步導賞活動、“異國飄流記”海洋故事×親子手作坊、發佈“漫步地圖”、“濠子項目作為岸今昔”專題沙龍、“微光魅易捉迷藏”舊城區個人漫遊、“寄語海風”讀詩會及與“OUT!路環藝術節”合作的“藝術節串燒”等以饗一眾藝術愛好者。

四大方向多元並存

澳門是海港城市,但普羅大眾對港口的運作往往沒有太多認識。故是屆“遺城詩路”以此為題,團隊事前透過訪問澳門居民對澳門海岸線的社區記憶及生活故事,並收集設計師和藝術家對澳門海岸線的認識、想像及延伸,再從歷史、藝術、集體回憶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這個議題,最終呈現出這次以海岸線為主題的藝術節。不過,難處在於眾多形式不一且零碎的資料須加以整合和梳理,以有條理的方式呈現在各項活動之中,當中團隊成員確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另一名活動製作人、英姿舞園創意總監劉楚華表示,本屆“遺城詩路”定位為舊城漫遊藝術節,以四大方向來推進活動。第一方向是“記憶”,當中許多訪問工作例如訪問社區居民、漁民等,以及查找一些私人文獻及文學作品。第二方向是“研究”,因為創作團隊也需要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所以會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造船業者等,和創作團隊一起進行研究及資料查找。第三方向是“想像”,當中邀請了土生土長的藝術家參與,並主持一些工作坊或項目,如文學分享會、表演藝術、親子手作坊,當中由親子共用完成、海洋主題的手作,也會在其他活動中呈現。第四方向是“Festival Plus”,串連澳門其他藝術平台如路環戲偶館等,聯合開展一些活動,如“藝術節串燒”。

海洋與海岸線之間

身兼“遺城詩路”志願者及文物大使的彭皚瑩坦言,雖然在澳門生活多年,除了風災或水浸的時候,很少深入思考海岸線或海洋同自己的關係。透過參與這次活動,查找、整理文獻的同時,訪問了許多社區居民和相關的從業員,從他們的生命故事中了解到,我們的城市和海洋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些呈現在展覽、工作坊內的故事或資料,對於本土年輕人而言,是連結上一代及傳承社區記憶的重要途徑。

主要舞者之一的許佳琳稱,環境舞蹈劇場是“遺城詩路”的重點演出,事先研究和熟習環境,是環境舞蹈劇場創作的重要前提。以這次演出的白鴿巢前地為例,包括自己在內的創作團隊對賈梅士的足跡、觀星台的歷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次的演出還加入藏族的熱巴鼓作為主要元素之一,創作團隊掌握這種民族樂器獨特的演出方式,無疑是一次新的挑戰和體驗,過程中獲得很大的滿足感,也使“遺城詩路”的文化視野更加寬廣,內涵更豐實。

2022-04-10 文、圖:寶 尼(部分圖片由受訪團體提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85871.html 1 藝術詩意漫遊我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