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歐洲的夢想
雖然美國總統拜登曾警告說,俄羅斯會在二月十六日出兵烏克蘭,並預計在兩三天內攻陷烏克蘭首都基輔,相信世人不會把他說的話當成真事,當然也包括歐盟總部。當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坦克軍隊越過白俄羅斯邊界,進入烏克蘭領土直奔基輔後,歐盟的二十七個成員國,才從夢中驚醒。反應激烈的是波蘭、捷克及斯洛伐克。但對於歐盟的兩個核心成員國法國和德國來說,卻是有點不知所措。稍爲定神後,德國的反應竟然是向烏克蘭運送五千頂防彈頭盔,還重申不會向烏克蘭運送任何武器,簡直是令人摸不着頭腦。怪不得基輔市長調侃說:接下來送枕頭嗎?其實在二○一四年,俄羅斯兼併了克里米亞半島,歐盟除了跟隨美國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外,似乎沒有正視這件重大政治事件,而德國的默克爾總理,依然全力推動北溪二號工程。
上世紀二戰結束後,西歐國家痛定思痛,渴望重建二戰後成爲廢墟的家園,更擔憂歐洲大陸會再度陷入戰爭的可怕泥潭。二○一二年,諾貝爾和平獎頒予歐盟,稱讚其六十多年來在歐洲的敵對國家之間打造和平與和解,更在當前的艱難時刻應對歐洲經濟的動盪和面臨的威脅,發揮了積極作用。歐盟的歷史可追溯到一九五二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它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共同掌管煤和鋼等重要戰爭物資,實現互相控制以保持歐洲大陸的和平,也爲二戰後重建所需的重要生産物資提供了保障。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並以法國和西德爲核心。今天的歐盟是歐洲煤鋼共同體,經過了四十年的蛻變,在一九九三年通過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生效,逐漸從經貿轉變成經濟和政治的聯盟。期間,歐盟和前身的歐洲經濟共同體在一九七三年至二○一三年期間進行八次擴大,成員國從六個增至到英國還沒有脫歐時的二十八個。現在歐盟的GDP和美國不相伯仲,雖然東歐依然比較貧困,但卻是世界上非常富裕的地區之一。
自從一九九一年蘇維埃政權瓦解,大部分蘇聯附庸國在二○○四年及二○○七年加入了歐盟,除了東斯拉夫民族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外。最近,戰爭中的烏克蘭也剛成爲歐盟的候選國。但加入歐盟必須符合相當多的條件,成爲候選國必須推進政治、市場及國家治理的改革,可能需要多年的談判才能獲得成功。俄羅斯作爲一個歐亞大國,它的領土是歐盟的四倍,人口是歐盟的三分之一,但GDP卻比不上意大利;作爲一個資源大國,經濟發展也乏善可陳。歐盟成立的初衷是建立一個和平的歐洲,如果俄羅斯也加入了歐盟,就不會發生這次烏克蘭危機。其實十多年來,俄羅斯一直有和歐盟成員國簽署多個雙邊合作夥伴協議,似乎它更注重和歐盟成員國單邊的經貿技術的合作,這可能是歐盟更傾向於關注俄羅斯的政治改革人權問題,而普京對此卻毫無興趣。今天,俄烏戰爭驚醒了歐盟的和平歐洲的夢想。在經歷了英國脫歐的衝擊後,歐盟是否應該面對現實,迅速調整軍備預算,重新擁抱 Realpolitik(現實政治)?
陳增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