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
網絡世代,手機和電郵已成主流通訊工具。這天回家,信箱中竟有封來自鄉間姑母的信函,九十多歲的她字跡秀麗穩健。欣喜之情猶如回到往年與家人對着窗外紫荊花談天說地的那個瑰麗春天,一陣濃濃的鄉情油然而生。說實在,現時信箱再難是書信的載體,大都是冰冷的通知書、月結單,或是廣告之類的,不是讓人麻木的繳費數字,就是浮誇的宣傳字句。
拿着這家書,熟悉的文字使我不禁心中唱起薰妮那首老歌《故鄉的雨》: “一封家書……令我快慰,心裡滿是暖意。”姑母一貫的親切,表達無盡掛念,也特別叮囑務必保重身體……數頁的信紙,句句關心,仍視我如小孩那樣噓寒問暖。她還告訴我每天的生活:運動、閱讀、與老友記飲茶,滿滿的幸福感躍於紙上。
疫情下難以常探望,其實我十天八天便與她通電話,姑母聲音響亮,總是笑意盈盈地說自己健康又快樂。她就是這樣,正面樂觀,報喜不報憂。記得多年前一次回鄉探望,到家門才知她被車子撞倒,已住院數日了,卻堅持不讓表姐通知我。我即趕往探望,她臉上的紅腫仍未消,反而呵呵笑着安慰我說:沒事,不痛的,別擔心。身邊那粗心大意的女司機歉疚地對我說,老婆婆很善良,被撞暈倒送院,醒來竟然對她說:“姑娘別緊張,我好好的。哈,就是那副帶了幾十年的眼鏡被輾破了,有點不捨。”弄得她哭了,在這碰瓷橫行的時勢,姑母的反應令她感動不已。
我讀信到末端,心就揪住了。原來她的聽力很差,每次我致電,她都無法聽清,只是約莫回答,即使戴了我送的助聽器也不行了,更希望我執筆回信……我一陣歉意。
我們無法知曉疫情何時停歇,實不亞於杜甫那烽火連三月的局勢,可以肯定,家書能抵萬金。
遨 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