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語)街市重整 永續發展
紅街市經過八十多個寒暑無休止營運,建築結構耗損、設備設施殘破,大規模維修重整已是時候。暫別依依,近日紅街市除每天的買餸客流,也迎來不少街坊、影友到來“打卡”或記錄重整前的影像,永留美好記憶。
說到紅街市值得懷念的美好,相信是狹窄的通道、濕滑的地面、殘舊的樑柱、變黃的吊扇、紅燈罩下的檔販,還有說不盡的人和事,買餸時總被濺上一身魚水……通通都會成為大家的“集體回憶”。兩年多後重整的紅街市勢必煥然一新,髒、舊、亂不再,能否藉重整煥發生機,提升檔販生意,拭目以待。
紅街市應是全澳街市中人流和生意數一數二的,但仍難掩走向式微。街市經營走下坡,與現代城市發展、年輕人購買習慣改變有關。地面永遠濕濕滑滑、通道狹小、魚水四濺、沒有空調“大汗沓細汗”,作為“回憶”可以,真正每天到此買餸,大多數年輕人都不願意,他們更願意到整齊有序舒適的超市,且超市已廿四小時經營,更適合城市人的生活節奏。還有近年網購加入競爭,更有買餸上門服務,進一步擠壓街市的生存空間。
如何扭轉街市的經營,是社會和權責部門思考的課題。如果說街市是老一輩買餸的地方,現時街市經營走下坡,相信與吸引不到年輕人有關,超市更為年輕一代受落。比較二者,街市主打生鮮濕貨,超市主售急凍乾貨,要麽整頓街市成乾貨市場,環境像超市般乾淨?有關部門曾在石排灣推動經營類似的市場,結果還是差強人意,可見街市問題並非簡單的套用模式可以解決。
紅街市重整前人流仍旺,與周邊一帶包括義字五街的蔬菜、水果、雜貨等形成的氛圍密切相關,成行成市,構成買餸和買食品、日用品的“街市圈”;還取決多種因素,價廉物美相信是消費者的頭等共識,問題部分街市檔販在免租下售價偏高,也是居民卻步的原因。
街市何去何從,留待市場決定,新鮮價合,總有捧場客,永續街市的功能。當局作為管理者,規範好市販經營,創設條件優化街市環境,是必須做好的前提。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