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3月27日
第A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海角片羽)誰人多才如唐納

誰人多才如唐納

早些年寫過兩篇長文:〈唐納,神秘的身份之謎〉和〈有關唐納往事的未解之謎〉,分別發表於廣州的一刊一報。唐納因與“紅都女皇”有過短暫婚姻而廣為人知,拙文遂被不少媒體轉載,近年又獲若干公眾號推送。去年末,遠在丹麥的唐納侄孫女馬笑晶女士讀到後,輾轉通過微信與我聯繫。一九八五年唐納最後一次從巴黎回國,到杭州與胞弟馬繼善及晚輩相聚時,她尚在母親的襁褓裏。現今她以這位陌生的伯公為圓心,多方搜求與家族相關的史料,收穫甚豐。交流下來,反倒使我對唐納其人有了更多了解和欽佩。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這位十分活躍的文化人,原名馬繼宗,改名馬繼良,後以季良、驥良為名,筆名則有唐納、羅平、陳陀、蔣旂、安尼等。首篇拙文依據零星資料提到:“唐納的中、英文俱佳,是公認的多面手。”至於“多面”到甚麽程度,僅大致羅列他橫跨影劇、新聞的成就,有不少業績缺漏而未述及。

在影劇圈,唐納曾飾演故事片《都市風光》男主角李夢華,塑造出正派、誠實而寒微的書生形象;主編幾家報紙的影劇版和電影期刊;發表了大量見解精闢的影劇評論。這都是傳播較廣的史實。一九三八年六月中旬,他創作的三幕話劇《中國萬歲》,由大公劇團在漢口公演,一連幾天轟動,激發了軍民同仇敵愾的抗日鬥志。少為人知的是,他還編有多部話劇《陳圓圓》、《生路》、《重逢》和《回國之前》。可見,他既能主演電影,又是著名影劇評論家,還是中國話劇史上幾被湮沒的劇作家。他的組織能力也很強,在上海主編《大公報》“戲劇與電影”專版時設立讀者會,在漢口受《大公報》之託籌組大公劇團,在重慶和馮亦代合組中國業餘劇社,充分展現出興辦戲劇演出活動的長才。

唐納從主編報紙影劇版進入新聞界,而當淞滬抗戰的炮聲響起,他作為戰地記者的矯健身影又閃現在硝煙中,飽蘸激情地寫下多篇翔實的前線通訊,其中代表作《乍浦到浦東》和《嘉興六日記》,與范長江、王瑩等人的作品結集《瞻回東戰場》,由生活書店發行各地。他後來出任上海《時事新報》主筆、上海和香港《文匯報》總編輯,不僅主持筆政或編務,昔年外白渡橋附近文匯報館留下的那些新聞隨筆“橋邊私語”,短小、雋永,一個甲子後仍令報史研究者讀罷拍案叫絕。

唐納不愧為聖約翰大學的高材生,雖然中途輟學,但打下深厚的英文根底,曾擔任英國駐華大使寇爾(Archibald Kerr)的譯員兼中文教師。他還靜心伏案,將美國旅華女作家賽珍珠的長篇小說《永生》(Today and Forever)、林語堂的英文著作《諷頌集》(With Love and Irony)譯成中文,先後由上海國華編譯社出版。儘管其譯著不多,但譯筆精當、生動,至少可稱半個翻譯家。

誰人多才如唐納?我將現代新聞文學藝術界中人遍數一次,結論是:文化人裏固然不乏才學濟濟之士,但像唐納這樣集多種才能於一身的,似乎找不出第二位。可與之比肩者,還真是沒有!

賀越明

2022-03-27 賀越明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83037.html 1 (海角片羽)誰人多才如唐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