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面癱 做好防護
春分過後,澳門的天氣驟冷驟熱,稍有不慎極易感染風寒,如果平時睡眠不佳,加上過度勞倦,身體就容易出現神經系統的疾病。如果一覺醒來,不自覺發現口水從嘴角流出,繼而半邊面部麻木不能活動,皺眉困難,額紋消失,無法展露笑容,就很大機會患上面神經炎(面癱)。
連續兩年的農曆新年前後,筆者都遇到幾位這樣的患者。到底面癱發生的原因和患病有甚麼特殊徵兆,在預防和保健上有甚麼要注意事項呢?
面癱全稱為“面神經癱瘓”,目前觀點多數認為由於受寒涼、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應等原因,導致面神經受損,它支配的肌肉則出現功能障礙。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由十幾歲至五十多歲青中年患者多見,發病前多有面部受寒或急性鼻竇炎、咽喉炎或者中耳炎的病史,通常在不知不覺間發病,表現為單側面部活動表情肌肉癱瘓,不能皺眉、露齒、展露笑容、鼓腮等動作,口角向健側歪斜,嚴重患者因為無法完全閉合雙眼,患側露睛流淚,眼睛乾澀,額紋消失,鼻唇溝平坦,有小部分人伴隨出現患側舌頭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等拼發症,還有部分病人出現耳後疼痛或不適。若治療不及時,恢復不完全,常可產生癱瘓肌攣縮、面肌痙攣或聯帶運動等面癱後遺症。目前現代醫學通常會使用抗病毒、激素、營養神經等方法進行治療。
中醫認為,面癱是在虛勞或者緊張、焦慮下“虛邪賊風”侵擾面部的結果。也有觀點認為此病是脈絡空虛,感受風寒,其次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常見誘因有:面部吹風扇或冷氣、長期失眠、飲酒或大出汗後突然受涼。傳統中醫會以祛風通絡的方法進行治療,同時配合穴位針灸,所以無論患病與否,平常我們也可以通過穴位按摩或者食療的方法來保健預防,以下就簡單介紹一下。
穴位按摩方面,有以下幾個穴位可供參考:
一、陽白穴——位置:位於前額,當黑眼球直上,眉上一寸。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厘米處。功效:生氣升陽。針對頭痛,目眩,目痛,面癱。按摩方法:先將雙手用溫水洗乾淨,因為防疫還應該用酒精消毒,然後將雙手搓暖後利用指腹對陽白穴進行點擊按摩,力度可以由輕到重,速度柔和即可,時間大約三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
二、顴髎穴——位置:在顴骨下緣平線與目外眥角垂線之交點處,約與迎香穴同高,按壓有明顯痠脹感即係此穴。功效:清熱消腫、祛風鎮痙,常針對三叉神經痛、面癱、面肌痙攣等。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揉顴髎穴一百至一百五十次,注意手部的消毒,溫柔力度即可,同樣每天早晚各一次。
三、頰車穴——位置: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耳下大約一橫指處,咀嚼及肌肉隆起時出現的凹陷處。功效:祛風清熱、開關通絡。主要用於治療面癱、牙痛、下頜關節炎等。按摩方法:以食指指腹按揉頰車穴一百次,注意雙手消毒,由輕漸重,有痠脹為宜,一天按摩一次。
保健湯水方面,推介養生川芎白芷魚頭湯,其功效:活血祛瘀,補血,祛頭風、頭痛;材料:大魚頭一個,川芎五克,白芷三克,生薑一片,玉竹十五克,麥門冬十五克。做法:將魚頭去鰓,洗淨,瀝乾水,其餘材料洗淨備用;將魚頭煎至微黃後,和其他材料放入鍋中,加入燒滾的開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約四十分鐘,至湯色濃白;最後加鹽調味即可。由於川芎活血行氣,祛風通絡,辛溫香燥,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入血,下行可達膝部血海,中可開鬱結,還有旁通絡脈的作用,活血祛瘀作用廣泛,而且祛風止痛效用甚佳,可調理頭痛、面癱、風濕痹痛等。
楊大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