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合唱在山林裏
三月十二日植樹節,就在那個高地上,合唱團員情緒好極了,歌一首接一首。最後,編導選用《問》、《南飛之雁語》,那是中山籍人蕭友梅一百年前所寫。意味着合唱團不只是迷戀春天合唱在山林裏,還包含對音樂前賢的紀念。素來以爲,對一般民眾來說。在會堂上介紹蕭友梅是遠遠不夠的!最好的紀念,是唱着聽着蕭友梅展其殊才、早有定評的歌。
其實,早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三十一日的“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音樂教育家蕭友梅先生報告會”上,樂力人就曾唱過《問》;時代遷流到二○○七年九月三日至六日,上海東方電視台來中山拍攝《蕭友梅》紀錄片時,就請合唱團錄製了《問》和《南飛之雁語》。《問》在紀錄片一再出現,作爲背景音樂。《南飛之雁語》則是合唱團最早帶到歐洲的曲目之一:一九九七年八月十三日,我相信是中國人第一次站在阿爾卑斯山上,面對三千米高的冰川唱起《南飛之雁語》;而同月二十日晚,奧地利巴德伊舍爾的萊謝蒂茨基高地的“國際大師班”結業音樂會,合唱團又唱《南飛之雁語》。彼时,《南飛之雁語》寄託了對遙遠祖國的懷思。
近廿七年的合唱團,團員進進出出,對一些新團員來說,《問》、《南飛之雁語》無疑是剛接觸的曲目。那天,即使有直升飛機,也難以把鋼琴放到高地上去。業餘合唱團,背譜加無伴奏,於是愧恧於瑕疵之不可免避。日後,合唱團員終竟會推動生命之輪,繼續求真求是地對着高山、大海,對着平野、幽谷,姑仍其舊地唱着蕭友梅的歌,唱着許許多多其他作曲家的歌……
《山林裏的春天合唱》又響起來了!伴隨着的是驟然而至的讚許:“我喜歡純自然真實的聲音”;寂靜的樹林因你們的到來變得更有生氣”;“致敬有文藝情懷的編輯,記者與攝影師。” (二之二)
費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