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促共治六消費維權難點
【本報記者廣州十九日電】今年“三·一五”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消委會圍繞“共促消費公平”消費維權年主題座談會,邀請行政部門、司法部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行業企業、消費者等各界代表,圍繞六方面消費維權難點,共話促進消費公平,推動維權共治。
參會代表提到,廣東消費環境建設總體向好,但消費領域不公平的問題依然存在,較為突出有六方面。一是互聯網消費維權難,由於網絡交易存在准入門檻較低、商品良莠不齊、經營資質真偽難辨、惡性競爭手段等弊端,導致消費者維權難和行政部門監管難的雙重挑戰。二是個人信息洩露問題較為突出,隨着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消費者個人信息逐漸成為重要資源,各種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日益增多,備受社會詬病。
三是大數據殺熟帶來消費不公,大數據技術為消費生活帶來便利之時,也通過算法和畫像分析,實行差異化訂價,損害消費者公平權益。四是預付式消費投訴多,二○二一年度廣東消委會系統受理的預付式消費投訴六萬五千七百○八件,涉及金額二億六千六百萬人民幣,矛盾糾紛呈高發態勢,呈現數額大增長快、分佈廣領域多、維權難等特點。
五是服務領域投訴增長較快,全省服務類投訴連續多年高於商品類投訴,其中服務標準不明確、取證鑑定難、信息不對稱等痛點問題給消費者維權帶來困難。六是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消費群體的保護力度仍需加強,農村地區的總體消費環境建設仍有短板,消費潛力還未得到充分釋放。
參會代表建議,各有關部門盡快制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配套細則,加強法律制訂執行,改進監管方式,利用數字技術創新監管機制,暢通舉報投訴途徑,遏制消費不公。社會各界應該合力加大普法宣傳,引導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提升消費者法制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
對於社會共治,建議一是理順政府各部門職能,推進依法監管、公正執法;二是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三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四是加強社會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