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鬱鬱而終
在古代,癰和疽往往難以根治,因為那時人們還不知道細菌等病原體的存在。當然,也談不上使用殺菌、消毒藥物。不過按古代醫學理論,癰和疽的形成是與某種邪毒有關,如用外力切開並吸出那些骯髒的東西,那麼疾病是有機會痊癒的。
的確,古人也是這樣實踐的。吳起為患有背疽的士兵吮膿汁,士兵繼而感激涕零,為他奮勇殺敵,直至壯烈犧牲。
除細菌感染等外界因素外,病人的心境、情緒等都會影響病情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像范曾這樣的老臣,被項羽辭退之後,鬱悶地長出背疽而死,孟浩然大概也有類似內因。畢竟,當一個人情緒極度低落或處於極端消極、壓抑的狀態時,免疫能力會大打折扣,對抗病菌的入侵就力不從心,面對平時可戰勝的疾病,到了這時只能敗下陣來。
孟浩然雖然隱居山水,但畢竟擁有當時許多文學愛好者都具備的入世情結,希望有機會遇到賞識自己才華、引導自己進入政壇的伯樂,繼而實現政治抱負。只可惜他過於耿介,不懂圓滑,更不善於跟高層打交道。傳說王維曾私邀其入內署,適逢唐玄宗至,孟浩然驚避床下。玄宗命出見。孟浩然自誦其詩,其中有“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聽罷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連最高領導都不高興,孟浩然在京師的日子也就只能到此為止。
自認為滿腹經綸,到頭來一場空,失望加失意,如此心境長期糾纏着孟夫子。
有人問,孟浩然是不是吃了什麼刺激食物導致病情加重而死?其實,現代醫學並未規定癰和疽的患者絕對不能吃哪些食物。不過傳統醫學認為“發物”不利於傷口癒合,它們會誘發或加重某些病,尤其是導致舊病復發。如蔥、韭菜、胡椒、羊肉等溫熱、辛辣助熱上火的食物,對傷口有炎症的人不適合。讀者還是小心為上。
(三之三)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