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慈溪多名人
近讀有關陳布雷的史料,注意到其出生地乃浙江慈溪。其實,很早知道這位蔣介石的文稿捉刀者是浙江人,也寫過以他為題的文章,主要分析這位頭號“文膽”在政局轉折關頭為何棄主自盡,是着眼於“死”而未涉及“生”,故不曾留意他的故鄉所在。現今,經這個人物的觸發,我不由得想到“近世慈溪多名人”這個現象。
慈溪這地方,古時縣治之南有溪,以東漢董黯“母慈子孝”傳說而得名,現為寧波市所轄的縣級市。去年春節前,我應友人之邀,去那裏造訪慈吉教育集團,是擁有幼兒園、小學、初中和書院的民營企業,開辦多年,頗具規模。參觀校園那天,恰好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攝製組來攝錄節目,對集團董事長徐娣珍現場訪談。年輕的攝像師很上心,將教學大樓走廊牆上的名人榜也攝入鏡頭。
我饒有興趣地逐一看去,大幅肖像配以經歷、成就的文字介紹,全是現代史上的慈溪籍人傑,有愛國僑商吳錦堂、教育前驅楊賢江、一代畫師陳之佛、教育名家林漢達、經濟學家蔣學模、農學家盧守耕、醫學家裘沛然、歷史學家陳登原、翻譯家袁可嘉、考古學家馬承源等。雖非浙人更非甬人,我對上述名人倒也略知一二,如林漢達撰著的歷史通俗讀本,曾在少年時看得津津有味;考入復旦大學後,聽過幾次蔣學模教授的學術報告。肯定還有不少未上榜的名人,據我所知,已故的上海《文匯報》美術編輯洪荒也是慈溪人,漫畫作品堪稱一絕。倘若各行各業的慈溪籍佼佼者都上名人榜,走廊的牆上恐會“人滿為患”。
據前年三月發佈的統計數據,慈溪城鄉戶籍人口是一百○五萬,估計戰亂頻仍的民國時期不足十萬人。這地方出了那麼多名人,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慈溪距離上海不遠,交通方便,一向有許多人到這座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大城市,或求學或謀職或營商,經過艱辛的努力,其中一些脫穎而出,功成名就。相對於慈溪的人口,名人佔比確實很高。校方選擇展示十數位,用於激勵莘莘學子,顯示出重視和善用本土歷史文化資源的智慧。任何地方任何時候,榜樣的力量都是潛移默化而無窮的。學生們上下課進出教室,經過走廊看到不同領域的同鄉名人事蹟,日浸月染,或深或淺,會視他們為人生的楷模、奮鬥的標杆,從而刻苦學習,力求上進。
我還從徐娣珍女士主編的《上海灘視野下的慈溪商人》一書,看到不少摘自舊時《申報》對虞洽卿言行的報道,包括市中心的西藏路一度更名虞洽卿路。從慈溪走出的這位商界翹楚,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名氣之大,於此可見。也許,女企業家數十年在多個行業經商有成,轉而投資辦學、興教育人,其內在動力,正來自吳錦堂、虞洽卿等先輩事業成功後回饋社會、嘉惠學子的範例。
在當地入住的酒店大堂,有兩排書架陳列與慈溪相關的歷史、傳記類圖書,內中似無關於虞洽卿、陳布雷的,可能因他們和蔣介石及國民黨政權的特殊關係所致。我想,固然不宜將這二位懸之於牆,作為追慕和仿效的對象,但即使當作一個時代聞名的商人、文人,在鄉土歷史、文化出版物裏,也應給予一席之地吧。
賀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