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2月17日
第B12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抹不去的祐漢記憶 看不見的社區身份

《又看 · 祐漢》

《又看 · 祐漢》海報 (圖片來源:活動官方媒體)

《又看 · 祐漢》三部曲之“偷渡客” (圖片來源:活動官方媒體)

抹不去的祐漢記憶 看不見的社區身份

二○二二年初,儘管面對疫情反覆不定,澳門經濟倍受打擊,連帶不少澳門藝術節目資助受到削減的情況下,這一年的澳門城市藝穗節,以“破隔”為主題,選擇直面這些年澳門藝術文化界所發生的問題。過去,如果隨機問起澳門人“澳門有甚麼有趣的文化藝術節目?”除了旅遊局旗下主要為遊客準備的大型演出活動,好像與澳門人文市井有關的藝術文化節目還是讓大眾感到比較模糊。今年這個“破隔”的主題,也許除了字面意思的破除隔離,希望以藝術打破疫情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還有同音“破格”的意思,希望打破常規,拉近演出與觀眾的距離,例如將寸金尺土的演出場地搬進街坊街里的日常生活地,把敏感又小心翼翼提及的過往與當下的社會問題,以藝術形式呈現在觀眾眼前。

對於居民來說,澳門之所以為澳門,這方土地的特別之處,不只是賭博文化、中西交融文化這麼簡單,更深層的是對於老街坊們來說,他們是從過去的異鄉人身份,轉變為為澳門發展付出一分力量的社區街坊。所以,本次藝穗節如何做到“破隔”貼地、減少距離感,如何用藝術將獨特的澳門本土文化傳達至街坊和觀眾的心中,《又看 · 祐漢》節目以“偷渡客”、“租客”、“過客”三個節目,以戲劇形式講述發生在黑沙環祐漢社區的過去、當下和未來,呈現交錯時空的三部曲演出。

偷渡客——正在被遺忘的群體

如果有關注本屆藝穗節的朋友,肯定不會不知道《又看 · 祐漢》的“偷渡客”,它是關於祐漢社區的一段人人皆知卻又敏感提及的過去。

如果回顧澳門上個世紀的歷史,偷渡這個詞並不陌生。回歸前,內地有不少人選擇以偷渡坐船的方式來到澳門,謀求生存。對於現在的澳門年輕人來說,可能也隱約聽過他們的祖輩或者父母輩當年偷渡來澳的經歷。但就算當時的澳葡政府為了整頓社會安定問題等,在不同時間段為偷渡客發放過三次身份證(又稱大赦)。這樣看來,偷渡的歷史已經成為既定、人人皆知的歷史事件,但這個詞對於三十多年後的澳門來說,還是略帶晦澀敏感和未知神秘。

為甚麼要做偷渡客?為甚麼有些偷渡來澳的人,會選擇居住在馬黑祐這片區域?他們偷渡的過程又是怎樣的?現在的澳門社會怎麼去看待當時偷渡的人?

懷着種種疑問和好奇,這一屆藝穗節的觀眾,也想印證“偷渡客”演出的偷渡過程,是否會像他們的長輩所訴說的那般艱辛。沉浸式的體驗需要你加入其中,從第三者觀眾的身份轉換到參與演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你的感官認知需要跟着環境走。在“偷渡客”節目中,從坐船到搭車,一路上都會有“蛇頭”的帶領指揮。漫長的坐船等待、船內聽着前人對偷渡經歷的口述故事、搭車途中突然有三名女性被蒙頭去走“沙圈”,試圖變賣為妓女,無依無靠。即使到達澳門後,還沒有完全成功,你還得藏在家裡,不能被警察或他人發現,否則就被遣返回內地和罰款。後來你會看到,兩位偷渡的少女不甘於被困在某處等待的掙扎和撕扯,只能熬到澳葡政府宣佈“身份大赦”的通知,可以去領取澳門身份證,可以在澳門尋找落地生根的容身之所。即使在澳門淪落他鄉,無親無故,經常遭受歧視,但起碼不用捱餓,不用再擔心貧窮問題。後來這兩位少女,一位被有婦之夫包養,一位還打算再嘗試偷渡去美國尋求更好的身份,對於龐大的只求賺錢的偷渡客群體,她們也只是少數,但對於當時的偷渡客而言,都是把澳門當作“身份跳板地”,尋求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存條件,尋求下一代更好的品質生活。

相對於目前的澳門藝文環境來說,偷渡客的題材的確很大膽出色,但成品在複雜感情上的處理實在太少。即便“等待”是每一個偷渡客難以避免的情況,偷渡歷史也已經過去三十多年,現在的觀眾對於偷渡過程也只能是個體驗,但如果起初整個節目是以體驗為重,那應該對偷渡客的感情細節刻劃多做工夫。除了漫長的等待以外,還有擔心被警察發現、害怕坐船過程意外掉水、“蛇頭”會不會騙錢、抵達澳門後又會如何等等的情緒……這些對未知的恐懼都可以成為這場演出的一種追問。而且,這段偷渡歷史,是澳門區別於內地所有的歷史題材,是澳門藝穗節區別於內地其他城市藝穗節可以嘗試的突破口,無論是藝穗節還是其他藝術內容,都可以成為一個突破的標籤。

評價偷渡客,不能以現在的社會評判標準去看待當時的動機背景,澳門的三次大赦是一九八二年、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年,在這些時間段,回顧內地和澳門前後所發生的社會問題才是核心關鍵。一九七七年文革結束,所有的社會建設需要重新開始,結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還沒有計劃生育,家家戶戶幾乎都需要養育多人口。當時,廣東省還是一個以耕農為主的省份,貧困、糧食不足,幾乎是每個廣東農村戶所遇到的問題。澳門即使被澳葡政府管治,但這裡還有許多華人社團互相扶持,而且生活條件起碼比廣東更好。

選擇偷渡去澳門工作,其實對於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來說,更多只是一個背井離鄉的工作選擇,只是當中所要冒的風險是巨大和未知的。對於他們,偷渡這個詞是中性的,它只是人們希望為了去更好的地方賺錢生活,本質如同現在年輕人會嘗試去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工作。經歷大赦的偷渡客在一九九○年的數量上,是佔比將近十萬的澳門人口(數據仍有爭議),對於澳門這座小城來看,他們並不是澳門的邊緣群體,現在卻因時間流逝變成逐漸被遺忘的邊緣群體。如果那一段歷史在澳門居民認知上,還是以一個貶義的有色濾鏡看待,那完全是被表象掩蓋了異鄉人背井離鄉只為求能養家餬口的根本,掩蓋了中青年但願家人後來能有更好生活條件的初衷,掩蓋了當時原居地政府的腐敗無能……那一段偷渡歷史,不該是被遮羞的醜面,現在的我們該以理性正面的態度去看待當初。

在馬黑祐這片區域,大部分住的都是家鄉在內地的澳門居民,因為離家更近,離鄉土更近。假若五十年後,當年偷渡的那一兩代人,那一兩代具有雙重地域文化身份的街坊居民離世,還會有人記得他們當年對命運不屈服的選擇嗎?還會有人記得他們冒着生命危險為了改變自己乃至家族的命運而來到澳門嗎?還會有人記得他們對澳門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嗎?這樣的題材,文化局的支持和推動不只是在澳門藝術界的一個破局的舉措,乃至向整個擁有相似文化的粵港澳大灣區呼籲,希望人們能夠重新回看這段歷史,希望有人能記住家族先輩們的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記住現在的安逸自由來之不易。

租客—走進社區 才能看見生活

祐漢社區的煙火氣,一定離不開祐漢社區的市場、茶記和公園,這也是像了解澳門市井氣息的旅遊者崇尚的地方,因為這裡充滿澳門才有的生活氣息。參與《又看 · 祐漢》的“租客”,你會變身為拿着出租房信息地圖的租房者,親身走進祐漢這片區域,去看祐漢樓房的同時,還要看看你的“同住人”,他們有可能是演出者,也可能是真正的祐漢社區租客。你會看到這片樓宇的真實面貌,陰暗破敗的樓梯角落、傳出麻將聲和懷舊金曲的同鄉會、拎着大包小包說着非廣東話打量你的人,你也會從一些演出者的身上,看到節省柴米油鹽的拮据、看到工作一年只為過年能放假回家的尷尬、看到為了金錢物質和遠方親人的生活出賣身體的無奈……就像是,穿越進了另一個不為人知的澳門。

走進社區,才能看見生活。“租客”更多反映的是平民百姓的真實生活。生活二字的背後,絕非歡聲笑語的田園牧歌,而是被金錢綑綁的物質缺乏、有苦難言的苦衷。策劃團隊以“租客的生活地便是舞台”的形式去進行演出,希望觀眾能切身進入租客們真實的生活區域,從感官上看到、聽到、知道他們的生活環境與不易。這也像是對澳門的社區工作者、學者、政府發出聲音,如果要做好社區的發展工作,就需要回歸到社區本身,去到這片區域居住者的地方,看看他們的生活,聽聽他們的需要。

過客——不求生根,唯求生存

對於在澳門落地生根的人來說,澳門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底蘊濃厚的地方,是一個走幾步路就有圖書館的文明城市,是一個具有多元美食交融且適宜久居的精神地,還有世界排名前列的居民福利政策。但對於現在唯求在澳門打工賺錢的過客來說,說要對澳門產生連結恐怕有些難,即使他們會在此地工作很久。《又看 · 祐漢》的“過客”節目,以黑盒子劇場的形式呈現發生在祐漢的過去社會歷史,從墳場到馬場,從警察到勞工,我們也可以從隔壁樓宇天台的上帝視角俯瞰祐漢這片衛星城市,祐漢的七棟五十二年樓齡的樓宇,裡面居住着不少只求來澳門賺錢的人們,他們沒有時間去關心澳門社會,也沒有精力去了解本土的文化,他們不求在澳門建立深厚的感情,只求能賺夠養家餬口的生存資本。

假若,這些租金便宜的舊樓需要重建翻新,勞工群體又能居住在何地?這片社區的未來又會變得如何?

城市藝穗節 回到城市本源

除了三部曲以外,《又看 · 祐漢》的單元還有祐漢社區導賞、二手換物小販攤檔的延伸活動,你會在整個單元中感到用心和真誠,儘管有些不完美之處,但它社區藝術節目框架和方向清晰,未來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鑑。澳門正在打造世界休閒旅遊城市的標籤,未來推進的活動一定離不開藝術文化類,但假若藝文行業完全靠政府資助,恐怕也不是完全的好事。既然面對疫情期間,博彩收入還是佔澳門各大產業中的最大比重,如果能促進博企投資澳門本土的市井文化活動,說不定還能實現共贏。例如澳門美高梅和銀河藝萃,開始用與澳門本土的藝術展覽活動等內容提升企業民心形象,還能增加遊客對企業的好感度和辨識度,如果再豐富些許,說不定還能增加經濟收入和工作就業崗位。

即使澳門在打造國際化的旅遊標籤,但內地遊客的比重還是佔大部分。以內地旅遊城市的潮流發展來看,“市井人文”、“煙火氣”、“藝術生活”、“小歐洲”這類的標籤是近幾年的旅遊熱點。而澳門城市的獨特,恰恰也是由該片土地的居民所打造起來,對比其他城市,澳門也具有濃厚和獨特的城市文化。既然旅遊經濟能夠與博彩經濟相提並論,那在旅遊藝術節目上以這類型“破格”的社區節目為體驗之一,未嘗不是一個有趣可行的嘗試內容。

秋 桐

2022-02-17 秋 桐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5365.html 1 抹不去的祐漢記憶 看不見的社區身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