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運動的春天
體育局和田徑總會將於下月二十日舉辦長跑比賽,分十公里和五公里歡樂跑兩組,前一組限六千人報名,後一組則四千人,兩組合起來便是一萬人了。這個數字令我感慨良多。在我醉心這項運動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澳門沒有馬拉松,最長的距離就是環市賽了,但繞澳門一圈也不外十二、三公里。三島賽由路環市區跑回澳門大約也只有十公里,記憶中只舉辦過幾次,第一次是舊大橋(嘉樂庇總督大橋)一九七四年通車時舉辦,一九八○年前後也舉辦過兩次,之後便好像沒有團體再舉辦三島賽了。
環市賽和三島賽我也曾得過第一名,不過當年參賽人數與今天動輒有成千上萬人參加,真是不可同日而語,現在簡直是長跑活動的春天。七十年代中有一次環市賽,公開組只有九個運動員參加,算起來奪冠者不外是跑贏八個人而已。不過,人數雖少,要獨佔鰲頭也非易事。
人會跑是與生俱來的,但易學難精。曾經有朋友問我怎樣才能跑得快,我答道:“理論就沒有了,但跑了近十年,一點經驗或可供參考。首先是裝備,一條優質跑褲必不可少,因為當你跑了一段距離後,大腿頂端的肌肉便會變得粗壯,短褲質地如果太粗的話,便容易磨損腿肌。二是跑鞋,現在的運動鞋都有厚厚的膠底,但不是所有運動鞋都可以用來跑步的,跑鞋必須具有柔韌性,選購時最好用手握着鞋頭鞋尾向上拗,能夠‘屈’得彎才算合格,因為跑步時腳跟會先落地,然後才到腳掌完成蹬的動作,如果鞋底硬繃繃,完成這個動作便顯得勉強了。假如跑十公里,每隻腳掌需要做幾千次這個動作,小小的瑕疵都會有很大影響。有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選擇跑鞋是跑步第一要務。”
(跑步二三事 · 一)
公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