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2月13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觀看的技術

觀看的技術

評論平台的範式轉移至影、音、線上,習慣神秘感、隱姓埋名的評論人,“人設”已不可同日而語。要露臉、開聲,還要自學直播、錄製、剪接技術,偶一為之或者有技術人員協助,但當網上、鏡頭前交流愈見頻繁、密集,評論人不多不少也要學會一些影音技術,文筆、口才、臉色、技術共修,也實在是習慣躲着寫作的評論者一大挑戰。不過從另一角度看,這些評論技術的興起,或者也令一些因為自覺墨水有限,未敢落筆寫評的人,有更多元的表達形式,跳脫過往以文字主導的慣性。

上面談到的還不過是發表平台的問題,或者,真正要戰勝的,其實是“觀看的技術”。

鏡頭演出、線上放映,觀看的器材本身就是每個觀眾都有自己的一套,製作團隊幾乎無從控制,觀眾掌握觀看技術的能力,擁有觀賞資源的財力,觀賞經驗,完全受器材、網絡質素所影響。評論人作為觀眾的一分子,自然也要面對同樣問題,而更進一步的是,評論人需要將這個觀賞經驗消化和詮譯,這裡又牽涉所謂“技術美學”的問題。

儘管戲劇藝術從劇本主導演變到導演主導、觀眾主導的形態發展,然而評論人仍然較多以“文字”帶領思維,常常重視故事分析者或主題詮釋,多於藝術的感受。劇場美學、表演美學的討論較少,現在還需要加上鏡頭語言,以至網絡技術的美學嘗試,評論人如何掌握評論的方式與詞彙?劇場藝術從來都在跟科技、技術的演變一起發展,燈光、幻燈、電影、錄像的發明,對劇場藝術帶來巨大的衝擊,亦引起很多藝術家借力打力,借用這些新技術革新了劇場的技術美學。以至評論的角度與語言,在新的世界秩序與傳播模式下,劇場與劇場評論人,也得像我們的前輩那樣讓觀念更新,學習新的語言。

(評論的範式轉移 · 三 · 完)

踱 迢

2022-02-13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4577.html 1 (衆藝館)觀看的技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