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2月13日
第A11版:經濟
澳門虛擬圖書館

澳門電影業歷史現狀與發展機遇

澳門電影業歷史現狀與發展機遇

三、澳門電影業的發展機遇

在談機遇前,先看澳門發展電影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澳門發展電影業有着特定的文化和社會優勢。澳門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中原文化、閩粵文化、以葡萄牙為主的西方文化的共存、融合,令澳門形成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一國兩制”的制度設計,令澳門具有更加便利的國際交流和合作條件。

幾百年來,澳門無經歷大的社會動盪,無對城市的大拆大建,很多古老建築、街道較完好的保存下來。至今澳門城市面積的十分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中西歷史建築群落、賭場建築群落、市井建築群落風格多姿多樣,比鄰而在,交相輝映。澳門無需專門建電影拍攝基地,城市本身就是渾然天成、開放的拍攝場地。

混血歷程最大優勢

行政長官賀一誠二○一一年曾說:“澳門應利用自身的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的特點,建立獨有的文化特色,要好好利用這種特色開展文化產業,如影視產業。四百多年的‘混血’歷程,令澳門有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質,也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著名人物、典故和事蹟數不勝數,這些均可成為很好的影視拍攝題材。”

以利瑪竇為代表的晚明傳教士文化題材、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民國革命故事題材、現代土生葡人的跨文化交融題材、“一國兩制”背景下澳門與內地交流合作題材等,都有可能成為澳門孵化本土IP的源頭活水。有故事可挖、有場景可拍,是澳門發展電影業的最大優勢。

然而,澳門電影業基礎薄弱。電影放映業雖較回歸前改善,但依舊缺乏強大的院線。截至二○二○年,澳門僅有5家影院。受疫情影響,電影院服務收益僅3,060萬元(澳門元,下同),較二○一九年降74.9%;在職員工74人,較二○一九年降17.8%。

人才缺乏影響力弱

近年,雖然電影製作及發行業的增加值總額大幅上升,就業人數增加,但由於起點低、基礎薄弱,該行業在澳門整體GDP中佔比極低。澳門缺乏本地專業團隊,影視公司規模很小。二○二○年,涉及澳門電影製作及發行的機構76家,在職員工369人,服務收益為8,458.8萬元,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僅263.7萬元。總體看,目前,澳門電影製作及發行行業雖有發展,但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就文化影響力而言,電影業對澳門本地文化生活影響力不大,對外影響更小。澳門的電影業尚處起步階段。

如果說電影業基礎薄弱是歷史之疾,那麼,影視人才的缺乏、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過慢則是現實之病。

針對澳門發展電影業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發展電影業的機遇主要有以下兩點:一、大量利好政策扶持;二、數字媒介時代電影產業鏈的重構。

關於第一點,澳門回歸以來,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從中央到地方,各種利好政策紛紛出台;特區政府和澳門社會各界都認識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可以說,現在是澳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電影業的最佳時期。

數位技術突破局限

關於第二點,傳統電影業基礎是工業,發展電影業往往需要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完整的工業配套,進而形成產業集群,產生規模效應。澳門地域狹小,人口有限,屬微小經濟體。從傳統電影業角度看,這些局限性是致命的。但數媒時代的到來,令電影業態發生巨大變化,而這種變化,為澳門電影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數位技術打破傳播的時空限制,移動終端的普及,令銀幕無處不在;“流媒體”成為數媒時代電影放映的新場所,隨時隨地、分散式的觀影模式已成為潮流。數位化類比信號的使用使電影業告別膠片時代,數位化攝製設備的普及,令電影製作成本大大降低。個體獨立生產、控制和傳播媒介影像變為現實,人人都可以是“導演”。電影從一種由少數人、機構或集團掌控的、工業時代的“文化工業”,進入到一種個人化、主體化和藝術化,以“自我為中心”的新影像時代。電影業正從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職業生產內容)進入到UGC/UCC(User-Generated Content / User-Created Content,使用者創造內容)時代。

跨區合作創造機遇

從物理空間維度看,澳門物理空間狹小,但數媒時代來臨,重新定義了空間,或者說創造了一個新的空間——虛擬空間。這個時代,人們越來越多的存在於虛擬實境中。數媒時代,是電影業全產業鏈在虛擬空間中重構和重生的時代,是由物理空間中高度集中的傳統業態,轉向虛擬空間中高度集中、物理空間中高度分散的新業態。在新業態中,分散式的電影製作模式成為可能。

從市場維度看,澳門本地市場狹小,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完整的電影產業,但數位技術營造全新的市場,虛擬空間逐步成為電影發行、放映業的主要場所。本地市場不足的局限性可以被虛擬空間構建的全球性市場所消解。在數媒時代,澳門具備了以小博大,後來居上的可能性。

機遇同時帶來威脅和挑戰。數位媒介革命,是澳門當前發展電影業的重大機遇,但這機遇並非澳門獨享,這個機遇是時代的機遇,是世界各地、各個城市共同的機遇。僅就粵港澳大灣區而言,香港電影業基礎雄厚,是華語電影先驅者,曾遙遙領先;廣州、深圳等城市正尋求快速發展並已取得一些成效。二○一九年,香港文創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近2%;深圳佔8%左右;廣州佔近7%;相比之下,澳門僅佔0.7%,基礎相當薄弱。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跨地區合作是澳門的機遇,但也令澳門面臨新的競爭。現在是澳門發展電影業的最佳機遇,也可能是最後機遇,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善用特點走小而專

四、數媒時代澳門電影業發展策略分析

數媒時代的到來,令物理空間中高度集中的集群模式,不再是電影業發展的唯一路徑。分散式、小而專的電影生產模式,成為新的路徑選擇。澳門要發展電影業,應充分分析自身特點、優勢及劣勢,結合時代發展特徵,着力發展電影業中的某個或某幾個環節,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專,力求在電影業的某個領域或某個環節佔據華語乃至世界電影業的大比例市場份額,產生巨大行業影響力。

除注重人才、政策扶持等普遍性舉措,根據澳門實際,基本的具體發展策略可以是:

1、以技術為核心。一部電影的誕生,需要經歷劇本寫作或改編、投融資、拍攝、剪輯、製作、發行、行銷、放映等諸多環節和流程,但在電影的生產、放映過程中,與之相伴、處於核心地位的是技術。

回溯電影發展史,從黑白到彩色、從無聲到有聲,每次技術革新,給電影產業的一個或某幾個生產環節帶來變革,進而影響整個產業鏈。相較於前幾次發生在工業時代、電影產業系統內部的技術反覆運算,數位技術帶來的變革是徹底的,具有革命性的。這種變革是一個時代的變革,是整個媒介生態發生革命性改變。

5G建設需迎頭趕上

數媒時代是澳門電影業發展的機遇。數媒時代誕生於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數位技術革命,在這場革命中,技術始終處於中心地位。當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5G、雲計算、AR、VR、MR等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令未來充滿無限機遇與挑戰。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前提和基礎。

隨着內地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即將全面進入5G時代,澳門的5G建設必須迎頭趕上,大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澳門發展數位媒介相關產業,包括電影業打好基礎,鋪平道路。

2、以合作為先導。澳門屬微小經濟體,經濟規模小,對外依存度高。如果按照工業時代集約化、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澳門不具備發展電影業的條件。數媒時代開闢了新的、分散式發展的可能性,在小而精的發展模式上,澳門具有無限潛力。分散式意味合作,大而全的產業鏈中“鏈”的隱喻被互聯網中“網”的隱喻所替代,發展思路從“一條線”轉變為“一張網”。澳門國際化程度高,具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應充分發揮這種優勢,充分與內地、香港合作,尤其注重尋求更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包括聯合製片、全球發行、利用海內外數位播出平台等。

中西共融取景熱點

3、以優質服務為推動力。悠久的歷史文化、絢爛的城市景觀是澳門發展電影業的優勢。要以澳門為整體,把這座多姿多彩、小巧玲瓏、古今並存、中西共融的城市建設成為影視拍攝熱點場所。澳門作為電影拍攝的取景地是有歷史的。以澳門為拍攝基地,對於起步階段的澳門電影業而言是可行的、重要的。這可以營造影響力,從而促進澳門電影業發展。關鍵是如何進一步改善各種條件,精簡辦事流程,提供優質的落地服務,令各地電影從業人員方便來澳,願意把澳門作為拍攝地點。

二○一九年全球電影票房高達422億美元,以電影為主體延伸出來的上下游產業鏈、以IP為核心的周邊產業的全球市場規模更是難以估量。澳門電影業正處在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數媒時代的到來,為澳門電影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數媒時代網狀的發展模式下,澳門要做節點、做平台。澳門作為一個點,很小,但作為一個節點,卻可創造無限可能。澳門要突破點的限制,在節點的連接中做大自己。

澳門歷史上就是中西聯通最早的起點和重要的節點。在新的時代,澳門更可有新的作為。(下)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教授 院長 張志慶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張正午

2022-02-13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教授 院長 張志慶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張正午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4513.html 1 澳門電影業歷史現狀與發展機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