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與夢二
劉阿平社長在我朋友圈貼的〈誰不愛夢二〉後留言:“前年香港做過一次展覽,是和豐子愷先生的一起,非常驚艷。”
豐子愷與竹久夢二的香港合展是在二○一八年,其實是差不多四年前。經歷了兩年疫情,很容易在記憶中忽略這不能遠行的兩年,所以四年前的展覽記成前年很正常。
“詩 · 韻——當豐子愷邂逅竹久夢二”展開幕時,豐子愷的孫兒誦讀了竹久夢二的《黃昏》:
又見黃昏/把悲傷藏進衣袖 走近/木梨花撲簌簌落下/頭上 淡淡的清芬//又見黃昏/問路的仍年輕的旅人/眉間黑痣似曾相識/背影 讓人淚沾衣襟
豐子愷寫很美的散文,畫拙樸有趣的畫。而他當年留學日本原是去學西洋畫的,但因家中經濟來源問題,只在日本逗留了十個月。這十個月裡他在日本到處走到處看,一次偶爾在舊書攤上看到竹久夢二的《春之卷》:“翻到題目的一頁上自然地停止了……這寥寥數筆一幅小畫,不僅以造型的美感動我的眼,又以詩的意味感動我的心。”(《繪畫與文學》)應該就是竹久夢二的畫,讓他打消了學西洋畫的念頭。
竹久夢二在早稻田實業學校就讀時,因家裡金援不足,邊打工邊讀書,送過報紙、牛奶,也拉過人力車。此時他接觸了不少社會主義信仰者,時常出入社會主義組織平民社,加之打工苦讀的經歷,讓他對底層社會有一份正義感與同情心。他的畫作多反映平民、市井生活,又常在小品畫下附幾句短詩,詩畫結合之作,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豐子愷,也影響了他後來的創作。周作人曾言“豐君的畫從前似出於竹久夢二”。
豐子愷的漫畫有一種大眾化的親切。這,應該就是受了夢二的影響吧。
(竹久夢二 · 三)
谷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