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31日
第A04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無障礙交通多年原地踏步

本澳部分行人路狹窄,輪椅人士“寸步難行”。

部分推嬰兒車人士亦有機會於道路“行駛”

黃女士

配套落伍迫輪椅者“違規上街”

無障礙交通多年原地踏步

【本報消息】提起本澳交通多年來都是“亂”,無障礙交通更是“海市蜃樓”,以致衍生越來越多問題,甚至最近發生“輪椅大戰的士”,引發社會各種歧視、偏見,一再打破無障礙的平等社會。

有日常使用電動代步車的人士坦言,認同早前事件為該名輪椅人士不守規所致,但部分行人路實在難以通過,認為當局可適當規範,為持殘疾證的代步車或輪椅人士“發牌”以作識別。有駕駛者認為,輪椅人士在車道行進存在危險,冀政府釐清相關責任。

無障礙不見實效

政府提出“無障礙交通”多年,卻一直未見任何實質效果,每天巴士上更難以見到殘疾人士乘搭。其中,由多個部門規劃的“康復服務十年規劃”原訂二○二五年完成,當中無障礙規劃的長期目標“以‘公交優先’為整體核心,制訂對包括殘疾人士在內搭乘便利的轉乘措施,以更便捷的交通服務鼓勵殘疾人士出行。

對此,連一般居民都難以感受到“公交優先”,殘疾人士的“公交優先”更是笑話一則。同時,復康巴士發展迄今逾二十年,類似巴士形式服務的復康巴更只有六輛車投入運作,平均每七十五分鐘一班,每年卻要服務逾五千人次的輪椅人士,到底迫使他們“上街”的是整體交通配套未到位,還是無障礙環境未完善?

路面傾斜易翻車

“我曾畀警察帶過三次返警局,一次話我無喺行人路,一次話點解喺行人路到行”,患有小兒麻痺症、日常使用電動代步車代步的黃女士直言,大部分使用代步車或輪椅的人士都想盡量通過行人路,惟部分路面有石級並狹窄,尤其部分停車場出入口傾斜,通過時容易失平衡“翻車”,只能走出車道,坦言自己都會在車道使用代步車,但會盡量靠近黃線路邊行駛,讓車輛見到自己盡量減低雙方的危險性,認同早前的事件是該名輪椅人士沒守規引致意外。

黃女士坦言,會控制着“車速”,自己都不想與行人發生碰撞,又稱基本上買餸時,都只會把菜放在前方菜籃或最多放在車頭空間位置,若放太多東西亦不安全和危險。強調使用代步車或輪椅須注意安全,但現時因應早前發生的事件,社會普遍期望他們須在行人路上否則可能遭檢控,對此感憂慮容易被罰款。亦知道越來越多非殘疾人士濫用電輪椅,故認同政府應適當規範如可“發牌”給他們,讓持有殘評證的人士可在“車尾”掛上“號碼牌”或識別牌等,以作識別,並多向他們宣傳交通規則,提高其道路安全意識。

遇意外釐清責任

為何不使用復康巴士服務?她稱因應相關車輛尺寸較小,代步車沒法上車,加上其接載數部輪椅後已沒法上車,故很少乘坐復康巴士服務。

另有駕駛者認為,雖明白本澳環境不適合殘疾人士出行,但始終輪椅人士在車道上行駛,稍不留神便會釀成交通意外,加上有感是次事件如非在網上發酵,駕駛者隨時要負上全部責任,該名輪椅人士“甩身”,草草了事,故認為政府有必要向公眾釐清輪椅人士在道路上是否合法,並若一旦發生意外甚至人命傷亡責任誰屬,否則只會加劇駕駛者對他們的不良觀感。

納牌規範輪椅者

亦有駕駛者稱,見到網上流傳不少輪椅人士載貨甚至載人的相片,質疑現時輪椅是否已成為了合法的“貨車”,相信隨着越來越多人使用輪椅代步出行,本澳交通一直又是死結,沒法一時三刻解決,政府是否有必要適時規範輪椅使用者,並考慮要求他們同樣須“納牌”具一定交通知識,方可容許其在車道上的適當空間走動。

2022-01-31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1855.html 1 無障礙交通多年原地踏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