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23日
第A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衆藝館)城市的觀賞史

城市的觀賞史

去年近二百篇劇場評論,到底反映着怎樣的劇場現象?我們先看看過去十二個月的評論文章數量高低起跌。上半年的高潮必然是五、六月份的澳門藝術節評論,藝術節本身就是令人注目的文化品牌,加上去年取消後累積而來的期待,以及網站“評地”舉辦的駐節活動,這兩個月的評論文章是兩年疫情以來,第一個高峰期。然而最極端的情況卻在下半年,八至十月由於新一波疫情下場地兩度關閉,幾乎無劇可評;然而都到了十二月,隨着十月底到十一、十二月本地演出量報復式的暴增,劇評數量也翻幾番。

再看評論的對象,這二百篇評論大概可分為兩類,一是對文化發展的關注,另一是對劇場述說城市故事的期待。疫情下停演不斷,評論人可以寫的就只有演出以外的事,例如澳門劇場工作者如何應對?如何尋找新路?在近兩年文化資助政策上有什麼值得反思之處?這類文章在不同的媒體中累計超過二十篇。另一突出的現象是,一些引領觀眾進入特定場景,述說澳門社區、古跡歷史故事的演出,最受評論人的關注,尤其幾部藝術節中上演,結合導賞與表演的作品如《大堂巷七號睇樓團》、《從記憶中看見你》、《路 · 遊 · 戲》等,加起來也超過十五篇評論,亦正好說明去年的澳門劇場演出中,這類型劇作也佔了一定比例。

不得不提的是澳門城市藝穗節中的《老細!藝術有人叫外賣呀~》,這個演出在藝穗節演出後,再受邀到香港藝術節中重製,然後又回到澳門“藝文薈澳”中上演。可能是疫情爆發以來,澳門少有能到外地巡演的劇目,也是在媒體中曝光率最高之作。

評論作為此時此地劇場的觀賞史,當被書寫的對象——劇場作品,都在書寫城市時,這些評論也彷彿成了這個城市的觀賞史。

(評論中回顧 · 二 · 完)

踱 迢

2022-01-23 踱 迢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0338.html 1 (衆藝館)城市的觀賞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