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23日
第A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海角片羽)消失的弄堂

消失的弄堂

有位上海老鄰居寫了長文在微信轉發,是回憶幼時就讀的弄堂小學,也是我開蒙唸書的母校。鄰居大哥比我年長七、八歲,也許是與小學同窗經常聚會,又不時看望老師的緣故,一個甲子前的人與事,竟然一清二楚,歷歷如繪!看得出來,因那所小學已不復存在,該文寫作有着某種緊迫性,而小學的命運,又與所在里弄浙興里去年開始拆遷相關。想到這一點,讀後不免生出一些若有所失的悵然。

記得十八歲生日那天下午,我獨自在家,門外突然傳來一陣鑼鼓聲,接着有人說話:“是這家,是這家。”知道是中學來人上門,張貼歡送上山下鄉的喜報,我沒有開門,只聽着鑼鼓聲再起,往另一家敲打而去。約二十天後,我攜帶行李,到郊區崇明島插隊落戶,下田幹活以工分記酬。不到五個月,“文革”後首次高考舉行,我去縣城完成考試,趁冬季農閒回市區,那時家已遷往徐匯區新居。青澀年華中離開的浙興里,從此成了我心底的記憶,有些清晰也有些模糊。

浙興里位於虹口區溧陽路,呈凹字形,陷進去的部分是個大菜場,從早到晚人流不息。往裏走,當中是一條寬敞的總弄堂,兩側各有三長排石庫門房子,內部格局大致相同:灶披間、客堂、亭子間、二樓和尖頂假三樓,外加晾衣物的曬台。里弄內,除了大菜場,還有糧食店、醬油店、煙紙店、小酒舖和老虎灶,沿馬路一側有大餅攤、水果攤、縫紉攤、百貨店、皮鞋店、文具店、理髮店、藥店、郵局等,生活所需一應俱全,十分便利。

小時候聽老師說過,這個里弄是浙江興業銀行為職員興建的宿舍,故名浙興里。在我記事的年代,這家銀行並不存在,只是與里弄有關的一個名稱。就此可知,里弄很有些年頭,一說為一九二七年建造,另一說是一九三一年落成,不論哪個年份,被拆除時都過耄耋之年了。中間幾經時局動盪,居民變得龐雜,有教師、醫生、工程師、職員等知識階層,也有基層幹部和工人,還有舊軍官、小企業主及個體經營者。“文革”興起時,三天兩頭有紅衛兵或造反派到里弄來抄家,還有住戶發起對同門另一“壞分子”住戶批鬥的,氣氛非常酷烈。狂飆過後統算,一條弄堂,大多數門牌號都有被抄家的。那些不堪的歷史場景,會否與消失的弄堂一樣,從人們的腦海裏湮滅無跡?

這個留下少年時代印記的里弄,應該還有我未必知曉的往事。為此上網搜索,發現不僅有文字記載,居然還有視頻,是老居民像嚮導似的對人介紹。

據記載,浙興里有樓房二百三十四幢,居民二千九百人。這個上海典型的新式石庫門里弄,繫着名建築師李英年的設計代表作,每條弄堂都是聯體建築,並非獨立別墅,用樓房和幢數表述未必準確;人口數據應是拆遷時的統計,早先絕沒有那麼多居民。

至於居民中的名人,有生前住在總弄堂的文化史、科技史學者胡道靜先生,從我家樓上的曬台可見對面其起居的二樓;其他則有女歌唱家錢曼華、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等。里弄裏還有過一位某大醫院的王姓醫生,後成張春橋的大女婿。聽聞是特殊時期那位身居黨政高位者親自相中的,故而當年鄰里偶爾會作談資。

賀越明

2022-01-23 賀越明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0334.html 1 (海角片羽)消失的弄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