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改變
每年年初都是訂下新年目標的時候,不少朋友興奮地將各種目標及計劃羅列出來的同時,也可能發現去年的目標還沒有達成,自責的情緒湧現,懷疑自己要完成目標的決心及動力不夠。怎麼明明下定決心要運動健身,卻沒有持之以恆,結果交出的健身中心會員費,都付諸東流;討厭自己拖拖拉拉的性格,想要革除遲到的壞毛病,但一年下來仍是匆匆忙忙趕場,最終還是遲了些。人要改變有多難?有一個調查指出,當人們聽到醫生說不改變飲食習慣就會有致命的風險時,只有七分之一的人會因此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我們可能會驚訝,難道七分之六的人都冥頑不靈或不怕死嗎?當然不是。然而,不容否認的是,改變不成功的失敗經驗,往往多於成功建立新習慣的正面經驗。為了幫助各位更有效實現今年的計劃,我們看看怎樣用心理學幫助大家創造改變。
人的行為受到理性及情緒共同牽引,我們想做出改變時,理性的部分就會開始幫我們推算,做出這個改變後期待會發生的好處是甚麼,這是通過理性而推論出的好處,例如做運動的好處是獲得美好身材、保持健康,這些想像中的好處通常是藉由知識及教育而推論出來的結果,但這些好處只會在未來發生;感性的部分是通過實際的經驗後而獲得的體驗感受,所以是在行為發生時或發生後才會產生的;例如,做運動沒有比在家看電視或睡覺來得自在。現在你就明白了,我們做計劃的時候,是理性想像改變的好處,但讓我們是否能堅持這個行為,則是行為發生後感官體驗的感性部分。
看看商業機構怎麼做吧!你大概見過類似的廣告宣傳——每天只需用五分鐘,便可輕鬆學習;本機器附有自動清潔裝置……這些廣告試圖傳遞給你的訊息,是不用花太多額外的時間,以及做這件事情很容易又輕鬆,所以你不僅選擇了學習或優化生活的產品,而且這個選擇將帶給你輕鬆及愉快的體驗。又例如體檢醫生除了叮囑病人注意飲食外,不少細心的醫護人員還會跟病人分享一些簡單的保健及飲食方法,更會與病人討論他的日常作息,目的是協助病人設定每日服藥時間。上述的例子,無論是商業機構廣告或者健康教育,都是讓人覺得自己無需做很大的改變;相反,只需在平日的工作上做多一點點,就可以達標。當人們為了這個行為需要做出的改變越輕鬆,通常就越容易建立起習慣來。
改變,是我們做出與以往不同的行為,新的行為將獲得新的刺激及新的反饋。因此,改變的本質是創造新經驗。經驗不能通過想像獲得,任何廣告或宣傳給你的只是一個想像空間,但當自己親身經歷後,新經驗就會代替舊經驗。如果新的比舊的好,我們就會持續這個行為,反之改變失敗,往往是因為新的行為帶來不好或是比舊經驗差的體驗。
各位讀者,當你設定計劃時,除了運用理性去想像這個行為的好處外,為了讓這個創造改變更容易成功,下點功夫,想想如何創造一個比現有經驗更美好的體驗,例如輕鬆快樂、有成就感、能與朋友分享等的體驗,這將有助你建立新的改變,並將之成為習慣。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