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2月26日
第B11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跟汪曾祺品味大江南北

《歲朝清供》 作 者:汪曾祺 出 版 社:江蘇鳳凰文藝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跟汪曾祺品味大江南北

汪曾祺先生是著名作家,以散文和短篇小說馳名。和不少文人雅士一樣,汪老對美食也常食指大動,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那些或平凡或珍貴的食材、或親切或高冷的菜餚,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他舌尖上的極品。

《歲朝清供》這本簿散文集,聽起來書名有點拗口,本意是中國畫的一種畫題,畫庭院供奉的花果之類。不過這只是其中一篇,汪老以此為書名,而集中其他散文幾乎都與飲食、烹調有關。書裡,汪老化身“美食博主”,帶我遊歷大江南北的餐桌,咀嚼各色美食,也一同咀嚼他百味交集的人生。

汪老是性情中人,有文人的隨性和骨子裡對自由的神往。其散文就是天然的隨筆,天南地北,無拘無束,信手拈來,並無固定套路,並無故作呻吟,全是生氣勃勃,好一派屋簷煙火,在一條主旨的牽引下,把所見所想盡情吐露。有時候不事技巧,不刻意琢磨,就是藝術至境。他的《四方食事》、《貼秋膘》、《魚我所欲也》就是代表作。

人的性格決定文的性格。汪老的文字如水洗般純淨、隨和、平緩,娓娓道來使人舒適無比,一如其小說,在靜謐和悠閒中像艘安詳游動在大運河上的小船。他流落香港時生計全無,卻因一棵野生芋頭而興致勃勃:“沒有土壤,更沒有肥料,僅僅靠了一點雨水,它,長出了幾片碧綠肥厚的大葉子,在微風裡高高興興地搖曳着。在寂寞的羈旅之中看到這幾片綠葉,我心裡真是說不出的喜歡。”

即使對某味不太喜歡,也看不出絲毫的厭惡,如臭豆腐。他說:“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麼國家的人愛吃臭。”“甚矣,中國人口味之雜也,敢說堪為世界之冠。”豐富的閱歷、跌宕的生涯消弭了一切大喜大悲大愛大恨。當年他因政治運動而下放邊陲,陰差陽錯接觸了全國各種馬鈴薯,結果此等其貌不揚之物都被他吃得有聲有色。有一款“味極甜脆,可以當水果吃”,又有一款“紫土豆”,“肉黃如蒸栗”,“入口更為細膩”。讀到這,筆者已垂涎欲滴。

汪老說:“為什麼切膾生魚活蝦好吃?曰:存其本味。”吃如同寫,越是真摯淳樸越是難能可貴。

包容的精神,使汪老的舌頭享盡了福氣。他在內蒙嘗過“羊貝子”,就是整隻羊才煮四十五分鐘就上桌,“一刀切下去,會沁出血來”。漢人大多退避三舍,但汪老認為“好吃極了!鮮嫩無比,人間至味”。他總結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人情味,豐富了作品的內涵。某次,他和一位陌生婦女排隊買牛肉,婦女平素不吃,第一次嘗試,不知如何炮製。汪老居然把她請到一邊,“講了一通牛肉的做法,從清燉、紅燒、咖喱牛肉,直到廣東的蠔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暖心至極。

汪老雖是謙謙君子,但文化自信從來不曾缺席,全書唯一強烈的感情色彩恰好就噴薄於他高郵老家的鹹鴨蛋。此物“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他感慨道:“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順帶說說廣東甜品。八十年前,汪老在昆明就碰到過粵人開的甜品店,賣芝麻糊、綠豆沙等,“廣東同學趨之若鶩”,直呼:“好嘢!”汪老詼諧地模仿完後,道出了其中一絕——番薯糖水。這一切是否似曾相識?

這就是我們可愛率真的汪老,為了美食,雖九死而不悔的汪老!

譚健鍬

2021-12-26 譚健鍬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64624.html 1 跟汪曾祺品味大江南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