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扇夏爐無益無補
入冬以來,到了冬至這一天才感覺到有點寒意,還懸掛起一號戒備訊號。依俗例是冬大過年,不過現在連天象也倒行逆施,莫可奈何!
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十〈冬至〉篇說:“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謂“關撲”,是以食物、綢緞、玩具等各種物品為誘餌賭擲財物的博戲。這種賭博平時為官府所禁止。為甚麼說“冬大過年”?據《漢書》說:“冬至陽氣長,君道長,故賀。”即過了冬至,白晝一日長於一日、陽氣升,是個吉日,值得慶賀。北宋東京居民將冬至看成一年的三大節之一,極為重視。俗諺有肥冬瘦年之語。說到過了冬至,白晝一日長於一日,江淹《別賦》云:“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冬釭,是冬夜的燈。冬釭之所以凝,是因為它的燃料是膏脂。
關於“冬”故事亦多,《唐摭言 · 誤放》謂禮部侍郎鄭薰主持貢舉,誤以為顏標是顏魯公的後人。當時,徐方尚未安寧,鄭薰志在激勵忠烈之後,就將顏標取為狀元。進士謝恩那天,鄭薰從容地問顏標家族的廟院。顏標是一出身寒微而有才能之人,並沒有廟院,至此鄭薰始大悟,塞默而已。他被無名小子嘲諷說:“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標作魯公。”冬烘,是迂腐、淺陋的代稱。
還有王充的《論衡 · 逢遇》也說到“冬”,那是“以夏進爐,以冬奏扇”。意謂之在夏天送火爐,在冬天獻上扇子,指的是“
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這比喻不合時宜,而《淮南子 · 精神訓》有類似的說法:“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這是說:懂得在冬天扇子對自己無用,在夏天皮襖對自己無用,那在他眼中萬物就變成塵土。夏日獻裘,冬日獻扇,等如粵俚說:“屙尿遞草紙”,拍錯馬屁。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