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專家告知你運動解千愁
身心健康是社會越來越關注的議題,有人說別想太多,心情就會好;有人說既然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的心態去適應它;有人說人生豈能盡如人意,認命吧!不過,不知道為何每逢夜闌人靜,總是思潮起伏,越想忘記之事就越是記起,焦慮不安,早醒昏沉。本書指出,原來這一切是大腦的海馬體和杏仁核作怪。
首先,簡單來說,腦部組織包括大腦、小腦、腦幹三個部分,大腦主宰說話、學習、思考;小腦控制肌肉活動;腦幹有中腦、橋腦、延腦,連接大腦、小腦、脊髓,我們的呼吸、心跳、消化、體溫由此產出。當中,大腦包括前面的額葉、外側的顳葉、頭頂的頂葉、後面的枕葉,額葉負責認知功能和動作控制;顳葉負責記憶,處理聲音和視覺的感知,以及對於語言的理解;頂葉負責處理各種感覺資訊;枕葉是視覺神經的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我們“情緒”的海馬體是位於顳葉內側位置,而杏仁核則位於海馬體旁回溝的外側。
書中提到美國科學家曾開展一項罕見遺傳病——維氏病(Urbach-Wiethe disease)的研究,為我們揭開人類的杏仁核被破壞所引起的影響。這位智力正常的女士被帶進寵物店,即使是警告她如何危險,她還是毫不猶疑地玩弄,無論是蛇、蜘蛛和猴子,對於恐懼程度的打分,她竟然給了零至十分中的兩分。下一步測試是觀看《閃靈》、《午夜凶鈴》等多套恐怖電影,對於恐懼程度的打分,她給了零分。研究人員繼續跟蹤她數年,發現她除了沒有感知恐懼的能力之外,其餘的感覺一切正常,她仍然有喜有悲有笑,問題就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活着是非常重要的,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祖先將“基因”一代又一代傳遞給後代,從前他們活在非洲大草原上與可怕的動物面對面,需要這種重要的危險感知,亦要提高奔跑的強度和速度,保持頭腦清醒,以增加生存機會。當到了現代,問題就出現,人類因為有了這種“基因”,反而容易被激發成各種心理壓力,沒完沒了的,更有機會患上焦慮,那怎麼辦?
本書的好看之處,就是以科普的角度為讀者介紹杏仁核就是踩油門、海馬體就是踩刹車之道理。事實上,杏仁核是一種叫人類趕快逃跑的報警系統,能觸發應激功能,“杏仁核接收到了危險的信號,皮質醇水平因而升高,這反過來進一步刺激了杏仁核。壓力在惡性循環中滋生。”“人類的身體有幾個內置的刹車踏板,可以緩解應激反應,防止過度應激和驚惡發作。其中一個刹車踏板就是海馬體,它雖然與記憶中心有關,不僅能創造記憶,還具有刹車的功能,所有我們不會有過度的情緒反應。”然而,海馬體是會萎縮的,高濃度的皮質醇會不斷令海馬體中的腦細胞死亡,由於海馬體亦是大腦的記憶中心,令人更容易健忘,當海馬體萎縮到無法減慢杏仁核的程度時,“杏仁核挾持”,暫時的壓力催生長久的焦慮,過度活躍、容易被激活的杏仁核會導致焦慮的出現。
作者最後為讀者提供一道“藥方”,我們現在不能像祖先們在大草原上奔跑,但我們可以“每周運動三次,每次運動大約三十至四十分鐘”,堅持一段時間後,“海馬體會生產新的腦細胞”,“即使壓力再次侵襲,皮質醇的水平也不會上升太多。海馬體和額葉(應激反應的刹車踏板)會因運動而得到增強,並更有效地抑制杏仁核啟動焦慮引擎”。
鄧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