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拉士馬路見證黑沙環變遷
今時今日的慕拉士大馬路,車水馬龍,這條每日川流不息的馬路,昔日是一條小泥路,兩邊都是農田、菜地,發展背後經歷滄海桑田,見證着黑沙環的變遷。
上世紀三十年代填海後,慕拉士大馬路及漁翁街一帶地段曾作為農地,後來隨着城市的發展,逐漸成爲澳門的工業區之一。澳葡政府在六十年代規劃發展黑沙環,其中慕拉士大馬路於七十年代擴建,位處澳門半島東北部,西起黑沙環馬路,東接漁翁街,長七百九十米。
以在澳葡作家命名
至於慕拉士是一位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葡萄牙作家,他修讀有關海事的專業,後來成為海軍軍官。他於一八八八年來到澳門,曾出任港務局副局長,亦曾在利宵中學任教,後來為了紀念他,便將這條馬路和一條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圓台仔”見證填海
位於污水處理廠附近草陂,有一座圓形高台舊建築,建在一塊巨石上。直徑約五呎,旁設低矮圍欄,離地丈餘高,有石階可上,可作眺望台。以其形似高台,圓而細小,俗稱為“圓台仔”。
“圓台仔”建於一九二二年,當時澳葡政府正展開黑沙環外港工程的“填海築港規劃” ,當時黑沙環一帶還是海浸之地,後來才填海成陸。而今避風塘也填成陸地,附近闢路建屋,環境大變,只保留“圓台仔”,作為填海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