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2月15日
第D06版:鏡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想走九遍的南海路

想走九遍的南海路

台北我最喜歡的一條路,是和平西路和重慶南路之間的那段南海路。

這段南海路由西向東,密集地分佈着台灣歷史博物館(有門直通台北植物園)、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南海劇場、台灣藝術教育館、二二八紀念館,以及與重慶南路交界處的郵政博物館,每一處都令人流連。

歷史博物館的藏品,並不算很多,但在展出的文物中,能明顯感受到台灣和大陸割不斷的血緣。比如,某朝代的一座石雕無頭佛身,在下面的說明中,必然會提到佛頭在大陸某省的博物館;又或者是一個石雕佛頭,其身軀亦必然分散在大陸某處。這種奇妙的關聯,似乎總是在提醒我們,台灣與大陸不可分割,一如石雕的頭顱和身軀,總有一天會融合。

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是仿北京天壇祈年殿的建築,外觀古樸,內部新潮。該館一共有九層,每層都有不同類型的當代設計。我去的時候,剛好看到台灣藝術家的木雕和竹雕作品展。我們平時常見的根雕,因囿於樹根的形狀,只能依形而雕。木雕作品則不受此限制,取材廣泛,花鳥蟲魚皆可,創作者還特別注意造型的動靜結合,如玉米葉上的綠色甲蟲,枯葉上的紅色小瓢蟲,等等。竹雕亦不甘落後,維妙維肖的大閘蟹,靈動的水鳥,藝術家還將樹脂引入竹雕,做成不同造型的茶盆,透明樹脂下,清晰可見青青的荷葉或紅紅的金魚,確是我平時難以見到的作品。該館每一層都有露台,從高樓層的露台向外眺望,視野十分開闊,台北植物園、歷史博物館等盡收眼底,所有的風景都有一種莫名的熟悉與親切感,彷彿似曾相識。

建國中學,可算是台灣最好的中學之一,校門入口的建中紅樓,完工於一九○九年,是一幢紅磚洋式建築,建築風格反映出後文藝復興與現代的折衷,其特徵是表面全部為赭紅色的紅磚,雖沒有華麗的裝飾,但挑高的樓層和半圓拱式的窗戶,令整幢建築更為莊嚴宏偉,名校的氣質撲面而來。紅樓的後面,則是教學樓和操場,看着那些擺放整齊的自行車,刹那間彷彿重回少年時。

郵政博物館的入口看上去雖然平平無奇,但進去參觀後才會感嘆內有乾坤。館內常設的郵票展之一,是“重溫經典在郵博”,展出的郵票有一八七八年中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海關一次雲龍郵票(簡稱“大龍票”)、一八九四年中國的首套紀念郵票“慈禧壽辰紀念郵票”、清“紅印花加蓋暫作郵票”等珍品郵票,從中可以管窺清末郵票的設計特點。

博物館另外兩個引人入勝的常設展,分別是“郵政歷史”和“郵票世界”。“郵政歷史”介紹了中國自周秦以來的郵驛體系、中國郵政的發展等等,展示的物品包括古今運郵工具模型、郵筒等等;“郵票世界”則收集了世界各國的郵票,因為藏品太多,都是以拉頁式的展框作展示,這些郵票近八萬枚,來自世界各地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形狀大小各異,有常見的小方票,也有特別的三角票和小型張;主題的選取,從風景、歷史、人物、生肖、動物到動漫,可謂包羅萬象。一頁頁展框拉出來,只覺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在日本林林總總的郵票中,我甚至看到了以漫畫《凡爾賽玫瑰》為主題的郵票,一頭金髮衣着華麗的奧斯卡,令我如見故人,喜不自勝。

台灣本土的郵票也取材豐富,印製精美。我最喜歡的是鄧麗君的紀念郵票,一組四枚。這是鄧麗君離世二十周年之時,唯一由官方發行的紀念郵票。作為鄧麗君的“真愛粉”,在博物館一樓的營業廳,把這組郵票收入囊中後,我終於心滿意足地離開此地。

走了兩遍南海路,我才逛完這四處,尚有南海劇場、台灣藝術教育館和二二八紀念館沒能一一參觀。這段路,集中了中國古代歷史、台灣現代歷史、古典美、現代美、建築、人文等多種元素的精華,也因此成了台北我最喜歡的一條路。對我來說,比起忠孝東路,我更想在南海路走九遍,從日走到夜!

楊 菁

2021-12-15 楊 菁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62519.html 1 想走九遍的南海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