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特搜
無牌行醫命仔危
多語普法犯罪低
防癌風險須注重
合理飲食多運動
△警方上月再揭發無牌行醫,外僱保安為賺錢,下班後在住所內為同鄉看診,每次收費一百數十元,從三月至今約為四十人看診。警員檢獲大量藥品、針筒等,有人辯稱曾在家鄉大學攻讀醫科。另外,本年十月亦揭發有失業家傭變身“美容師”,為同鄉施行手術。案件涉無牌行醫等送交法辦。
涉案“醫生”在本澳並冇行醫資格,加上就診環境惡劣,藥品保存不理想,幫襯“黑診所”猶如玩命。本澳既有完善醫療人員專業認證及醫療服務發牌制度,近年亦不斷加強普法教育等,但近期兩宗無牌行醫均是外籍人士涉案,是有人有法不遵抑或其他原因?普法教育如何落實到不同語種人群中,或值得社會探討。
△近年全球癌症患者數據不斷上升,據統計資料,中國去年新發癌症病例四百五十七萬例;因癌症死亡病例達三百萬例,居全球第一。澳門方面,去年因惡性腫瘤死亡的有八百五十九人,佔總死亡人數三成八,是澳門居民因病致死的首要原因,並且按年上升百分之三。
隨着老齡化,加上現代人大魚大肉又缺乏運動的生活習慣,容易造成體重超標,增加患癌風險。專家建議,要預防及降低患癌風險,確保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尤為重要。每天至少進行三十分鐘如快步走等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日常飲食中,避免飲用含糖飲品及進食高糖份或高脂肪的加工食物,合理安排飲食,堅持體育鍛煉,保持正常體重,才能有效降低患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