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2月05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馬禮遜對華傳播活動研究》序言

《馬禮遜對華傳播活動研究》 作 者:劉偉 出 版 社:澳門基金會、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馬禮遜對華傳播活動研究》序言

《馬禮遜對華傳播活動研究》一書,以作者劉偉的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修改而成。

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在中國近代新聞傳播事業及出版事業的發展歷程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一八一五年,他主導創辦的第一份近代化中文報刊《察世俗每月統紀傳》,成為了中國近代新聞傳播史的一個標誌。直至馬禮遜一八三四年辭世之前,由他直接創辦、推動出版或積極參與撰稿的報刊達六份之多(不包括他為英國國內的傳教報刊撰稿),為中國近代新聞史的開篇留下重要一筆。

限於當時清政府對在本土辦報的禁令,馬禮遜開展的這些傳播活動,大多以澳門等地為基礎。故澳門有許多與馬禮遜相關的遺跡遺址,馬禮遜去世後遺體亦被運回澳門安葬在基督教墳場,基督教墳場現為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

本書作者劉偉派駐澳門工作十多年。工作之餘,他接觸了大量有關澳門歷史及文化方面的史料,其中包括馬禮遜的相關資料。故劉偉在設計博士學位論文研究方向時,對馬禮遜的研究便成為首選。

最終確定馬禮遜對華傳播活動這一研究角度,劉偉與筆者經過了多次商討。關於馬禮遜,前賢們已經有了許多研究成果,今天來研究,如何能不重複前人,如何能有自己的眼光與角度,如何能在眾多的研究成果中佔有哪怕極微小的卻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我們商討中的主要關切。現有關於馬禮遜的眾多研究成果,多着眼於馬禮遜在辦報過程中對宗教傳播或中西文化交流的貢獻。對於馬禮遜的新聞傳播活動同樣也有研究,但以劉偉所獲知的資料來看,尚不夠完整,且缺少系統性。於是,以馬禮遜的在華新聞傳播活動為主線,盡可能全面、系統地展現馬禮遜在華新聞傳播的全過程,並給予綜合研究,成了劉偉博士學位論文研究的主題。

本書值得向各位推薦的首先是作者對英文季刊《印中搜聞》的研究成果。在馬禮遜的新聞傳播活動涉及的相關報刊中,由於該刊以英語面向西方,且文中雜有一些古英文表述,所以,對非西語系的研究者來說會產生較多障礙。同時,其中許多中文的英譯,有相當部分是按照廣東方言的發音直接音譯而成的,這就更增加了研究的難度。劉偉對該刊反覆研讀,仔細甄別,凡遇把握不準的一些古英語表述及廣東方言,他便專門請教澳門當地朋友以及英語專業人士。在此基礎上,劉偉系統地對《印中搜聞》的創刊緣由、辦刊經過、報道重點、傳播特徵、資訊來源、作者人群、傳播效果等做了細緻剖析,提出了《印中搜聞》客觀上起到了促進對華傳教的效果,其辦報模式及特點對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後來的英文報刊產生了很大影響等觀點。在本書中,劉偉率先對《印中搜聞》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考證,並對其歷史地位做出了客觀評價。

其次,作者在研究過程中,高度重視收集第一手資料,在史料佔有豐富的前提下,通過鑒別、考證、推敲,對此前研究中的某些疏漏和不確定的認知,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和觀點。如對馬禮遜“出版自由論”的考證、對《依濕雜說》與馬禮遜關係的辨析、對馬禮遜與《廣州紀錄報》的關係的推論,無不體現了作者的這一特點。

同時作者還提出了馬禮遜開創了報刊傳教這一基督教對華傳播新模式的觀點。作者的立論基礎是馬禮遜的傳教模式為自下而上,而此前基督教數次來華,如唐朝的景教、元朝的天主教、明清的天主教,其傳播模式皆為自上而下。當年以“新報”自詡的外報入華,為區別於清代的邸報,曾多番在報刊上作文,提出邸報“成於上”、新報“成於下”的觀點。“成於上”與“成於下”這兩種形成模式恰好也成為古代報刊與近代報刊的分水嶺。以此推衍,本書作者所提出的上述觀點是有其合理性的。

此外,本書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所獲資料的研究,對馬禮遜一生所從事的對華新聞傳播活動、出版活動等,做了較之此前研究更為系統的闡述。因此,本書相對完整地展現了作為歐洲傳教士的馬禮遜在中國近代新聞傳播史上的地位,以及其對中國新聞傳播業、出版業及中西文化交流的促進作用。

二十多年前,劉偉就在筆者所在的專業讀書,那時他是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的本科生,任班上的學習委員。在筆者的印象中,他學習用功,做起事來有條不紊。

後來,他被派至澳門工作,其間以在職人員身份申請攻讀博士學位,再次成為筆者的學生。所謂在職攻讀即邊工作邊讀書。在擇業、就業相對艱難的當下,在職攻讀是一種有誘惑力的讀書方式,但是它的另一面,也是非身在其中的學子不能有深刻體會的,那便是長達數年的捨棄:捨棄休假、捨棄娛樂、捨棄與家人的廝守、捨棄一切需要時間才能獲取的美好享受與機會。對於認真攻讀學位的在職人員,這無疑是避不開的一段人生經歷。

對劉偉而言,不但有着以上的困難,且還要克服空間距離的障礙。有時,為了和導師討論一個觀點,為了解決某個不得不面談的問題,他常常利用短暫的半天或一天,匆匆飛來又飛去。筆者乃至家人都常被他的這種求真精神感動。

為了撰寫博士論文,劉偉也曾利用派駐澳門工作的便利條件,多次實地探訪與馬禮遜相關的遺址遺跡,並且奔走於澳門、香港、廣州、珠海等地的圖書館,鈎沉文獻史料,爬梳、比對,探尋真偽。

經過充滿熱望的艱辛付出,劉偉終於畢業並獲得了博士學位,結束了攻讀學位的生涯。他亦以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的身份,結束了派駐任期,回到江蘇任職。

他的工作仍然與文字密切相關,大篇幅的寫作對長期從事文案工作的他未必是件困難的事,但機關的文稿撰寫與科研論文撰寫形似而神異:若說前者更多的是指導及總結,後者則更多的重在剖析及說服;若說前者多是“當如何”,後者則更看重的是“為何”。正是在工作及科研多年的磨礪中,劉偉完成了這一磨礪帶給他的蛻變:在機關幹部的特質之外,更具有一些學者的意識。

作為導師,期待他的這種學者意識更助於他的人生與未來。

呈現給各位的這本書,記錄了劉偉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付出,同時也一定會成為激勵劉偉更行更遠的里程碑。

是為序。

方曉紅

2021-12-05 方曉紅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60414.html 1 《馬禮遜對華傳播活動研究》序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