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冬泳到底好不好?
南方進入十二月,冬季的感覺終於明顯了起來。許多人紛紛穿起了厚重的衣物,有的人還纏着圍巾、戴上棉手套。然而,也有一些朋友不畏嚴寒,以意志力維護健康,他們繼續洗冷水澡,甚至還游冬泳!這種情況,其實不僅出現在南方,就算遠在東北與俄羅斯隔江相望的地方,也有人鍾情於戶外冬泳呢!
究竟,人體接觸冷水,特別是在冬季,是否有益健康呢?冷的程度到底該怎麼界定?我們通常認爲,21℃左右是一個非常舒適的溫度。但這是空氣的溫度,並不是指水溫。對大多數人來說,任何溫度低於21℃的東西都會讓人感覺非常涼快;但對於露天游泳的愛好者來說,並不太介意寒冷的溫度,即使溫度低於18℃甚至15℃,穿上橡膠潛水衣同樣可以游泳。以水溫來算,17℃以下能給人冷感,低於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等感覺。
游冬泳或洗冷水浴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爲傳統觀念認為,這對健康很有好處,包括有利於減肥、改善睡眠、減少炎症等,對心血管的保護尤其起到積極的作用。但遺憾的是,迄今爲止,這方面的研究證據還是較少。科學家已了解了冷水浴對身體的直接刺激效果,但是,反覆接觸冷水對健康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還相當有限呢。
其實,對大多數沒有基礎病或慢性病的人來說,在冷水中游泳是安全的。
當身體接觸冷水時,神經感受器會向大腦發送受刺激的信號,然後大腦會反射性地將血液重新分配,以應對刺激挑戰:首先這會導致腎上腺素釋放激增,皮膚、四肢的血管隨之收縮,減少散熱,保存熱量,又使外周的血液供應和耗氧減少,而心臟和大腦則會有足夠的血液供應,保證這些關鍵器官有充足的氧氣進行運作。總之,這和動物遇到險情,選擇“戰鬥或逃跑”差不多。
人體做出反應也是有代價的。時間一長,外周將更多的血液輸到心臟,從而使心臟負擔過重。對健康人來說,這種負擔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如果參與者本身的心臟有問題(比如潛在的心血管病患者),這樣的刺激就有可能出事,如誘發心肌梗死或急性心力衰竭。
額外的腎上腺素也會擾亂心臟節律,儘管這對無心臟病的人來說不是大問題,可是對那些有心律失常的人,如心房纖顫者,這樣的刺激是很不利的。
因此,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可以參加冬泳或進行冷水浴。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