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体”字的音義說起
試問:“体”字怎讀,甚麼意思?相信大多數人都認為“体”就是“體”的簡化字。
体,其實是“本”字,《廣韻》:“体,蒲本切,上聲,混韻。”《資治通鑒 ·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文懿公主……賜酒百斛,餅饀四十槖駝,以飼体夫。”這“体夫”不讀“
體夫”而曰“本夫”。胡三省注:“体夫,轝柩之夫也。”即仵工。《集韻》謂劣也,又麤(粗)貌,與笨同。實即“笨”字。還補充一句:“俗書四體之體省作体,誤。”即是否定了“体”為“體”字之簡寫。
《說苑 · 談叢》:“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道之所在,天下歸之;德之所在,天下貴之;仁之所在,天下愛之;義之所在,天下畏之。”這段話旨在弘揚道、德、仁、義,把這同樣行為視為萬物之本,《詩 · 大雅 · 蕩》:“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詩是說:樹葉還沒有甚麼損害,只是根子先敗壞。殷商的鏡子不遠,就在夏王這一代!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有人問那種樹的郭橐駝:有甚麼秘方能使樹木生長得茂盛?郭答曰:“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物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他說:做好一切培土程序,栽種時像愛護自己孩子般小心,栽完後不必再擾動它,讓它自然發展。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談叢〉說過道德仁義後,補充幾句:“屋漏者,民去之;水淺者,魚逃之;樹高者,鳥宿之;厚德者,士趨之;有禮者,民畏之;思信者,士死之。”從種樹的日常工作,悟出治國安民的大道理,其實生活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