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憶姑蘇行
一座城,可以有城徽,可以有城花;令人想
不到的是,有座城,竟然有自己的城曲——一
首笛子吹奏曲《姑蘇行》,令驕傲的蘇州人咸
認“就是說的蘇州城”。
驕傲的蘇州人甚至覺得蘇州就是江南文化的代言人,但其實,所謂江南,明清時期指的是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江寧、杭州、嘉興、湖州、太倉等“八府一州”所組成的地區,中心圈相當於今天的南京、蘇州及杭州一帶。所以,文科生或熟讀中國歷史的,一看這“八府一州”名單,哦!不都是曾經富得流油的地方嘛!亦是人才輩出的地方哦!正如野史上有個段子所說“蘇州特產出狀元”。
雖然,時代已經變了,沒有了鹽絲貿易壟斷而致的暴富,也沒有了“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科舉時代,但是,經濟建設決定上層建築,貧窮落後難言文化藝術,即是之故,“吾即江南”的底氣從何而來?應是從經濟發達而來、從人文薈萃而來、從文明從未間斷而來。
文明,自人類各種層次文化積澱而來;江南,長江之南,中華文明起源地之一,最不缺的是文化積澱。早在六、七千年前,太湖流域的先民已有了成熟的稻作文化;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了獨樹一幟的良渚文化;自京杭大運河開通後,源源不絕的湖絲和絲綢文化,就從蘇州古運河流向中原、流向世界;自隋唐以來,蘇州狀元數量之多,遙居全國各城市首位,乃至於明朝大學士徐有貞洋洋自得感喟:“吾蘇也,郡甲天下之郡,學甲天下之學,人才甲天下之人才,偉哉!”
歷史的深厚積澱福蔭着蘇州人,亦在鞭策着蘇州人。時至今日,蘇州更以一個普通地級市之姿,在二○二○年以兩萬億GDP總產值挺進全國十強第六位;與新加坡合作的蘇州工業園區,匯聚一百三十一個世界五百強企業、千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蘇州人,從未在歷史曲折前行的道路上躺平,一直在向文明進步的道路上飛奔。
❋❋❋
文明是甚麼?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可概指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領域的智慧結晶。文明,可體現在無形的各種人類藝術形式上,可體現在有形的各種人類物質建構中;蘇州園林,便是人類文明的璀璨結晶體。
造一座園林,須胸中有丘壑;造一座園林,須眼裡有詩書;造一座園林,須心中有四季。中國各地園林可謂多矣,然而蘇州園林獨步天下;至今名列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者,亦蘇州之拙政園與留園而已。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猗歟盛哉!
拙政園,一座由明代御史王獻臣改佛寺而建的園,難怪天然帶有幽靜氣;而後,更有了文徵明所繪《拙政園圖詠》冊頁加持,繪園中三十景,並各各題詩;但凡有了文人的涉足,名曲便有了書卷氣,一如《牡丹亭》;名園便有了山林氣,一如拙政園。
甫進園,便見花壇及“世遺”石碑,兩側各有圓形門洞,左為“入勝”、右為“通幽”。這入口處有點狹迫,幸好是通天的設計,把大塊的淨空納入了這個狹長的空間,便有了高遠之感,一如山水畫之留白,化無形為有形。
穿過門洞,果然引人“入勝”。繞過一座小土丘和兩支小湖石假山後,便是一彎溪流曲折,折出一個小池塘;溪上有朱欄拱橋、溪中有水草蜿蜒、池塘中遍植睡蓮綻放——諸位是否以為我在描述莫奈花園的“水園”?
忘記在甚麼資料上看到莫奈花園的介紹,說是建園時深受日式花園設計影響而建成花園池塘;曾經前年有網民貼出一輯圖片,喧嘩一時指與莫奈花園極度相似。莫奈的《睡蓮》與《池塘》意象令我久久難忘,親睹莫奈的花園令我久久沉醉;甫遊拙政園,映入眼廉第一景象,竟是找到了它的本源——須知,中式園林便是日式園林的母本呀;但如此高度重合,我只能說,莫奈可能/肯定是看過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文徵明《拙政園三十一景圖》,並為之深深着迷,於是便有了世人為之驚艷的莫奈“水園”。
如此說來,“水園”不啻是一隻眼,讓我們重新尋回自身文明的價值和自信。
嗯,扯得有點遠、想得有點多了,自溪畔稍走幾步,便是蘭雪堂,於中可閱覽以水為主體的整片園景佈局。堂名取意於李白的“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可以想像柳色如煙春三月,此中確有獨立出塵之感。
不過,文徵明筆下拙政園的“落日下回塘,倒影寫修竹”韻致,恐怕當今之世無人能領略了,因為無論何時的拙政園仍是遊人踵至,雖然疫情下已大為減少。
無論是臨風懷想的四面荷風亭、遍植木樨的遠香堂、荷葉田田的綠漪亭與涵碧山房,又或是蘆荻接岸的溪山漁隱、冬來賞雪的石畫舫、紫藤塢與竹香廊,拙政園的小院落和園林建築主體串接穿插,如行雲流水,目不暇給。可惜,午後遊園的我們,為時間所限,取道東園而入,至中園而止,未及觀賞處,皆為下一次遊園的伏線了。
❋❋❋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在我心目中,蘇州的園林是宜“老遊”的,是宜退休後作竟日長遊,是宜有閒心有閒情作有閒遊的。不過,既然有了這麼一個提前與之偶遇的機會,那也不妨盡力去遊吧。
蘇州的園林有二百多處,一般人當然是未可盡遊了,事實上亦無此必要。遊罷拙政園,下一個目標是留園,它同為“世遺”園林,與拙政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齊名。
留園位於蘇州市閶門外,分中東西北四景區,貫通景區的曲廊兩壁上是匯集名家的“留園法帖”;西部富山林野趣,中部由精巧的水體建築圍合,東部建築空間豐富,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觀,留園真可賞也。
與拙政園經歷多個朝代與主人的修建與增替、導致各景區的風格有落差而有所不同的是,留園是一個完整江南大宅的遺存,所以遊園時可明顯感受到其格調氣韻的一氣呵成。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一夜輸掉拙政園的故事人盡皆知,這是拙政園風格不統一的根源。不過,即使沒有輸掉,後代子孫要守得住這麼大的一個園子,也不是容易的事。同樣地,留園亦經歷自“東園”至“寒碧山莊”到“劉園”及“留園”的過程,但兩公頃的園體只得拙政園的三分之一,要守下來就沒有那麼吃力了吧。饒是如此,不少地方看得出修繕未到位,特別是遊覽的後段,更有虎頭蛇尾之感。若兩相比較的話,可以說,拙政園大器,留園精巧,這也是有共識的。
遊網師園那天,剛好有一對準新人在拍婚紗照,不過穿的是民初裝,而且是走樸素風;網師園也真的是小巧,繞着一池碧水而行,幾乎每個鏡頭裡都有那對新人的影子。說是強佔美景嘛,人家也是買了票的;說是太霸道了嘛,又沒有規定說不許拍婚照。所以,我的抱怨是有點不解人情了嗎?雖云佳人佳景,但也真的有點煞風景。
另一遺憾之處,是買門票時才知道有“夜遊園”項目,加插崑曲折子戲、國樂及茶藝表演,而且已有三十年歷史,難怪沒有“印象蘇州”之類東西了。但顧及要夜間出行,我這崑曲門外漢,唯有留待日後再彌補這一附庸風雅之舉了。
聽當地人說,拍婚照最多人去的是耦園,於是我也興起了去看的念頭,而且“三顧”後才進得園來。
耦園的知名度相較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等遜色,或係因“資歷較淺”之故。話說清初保寧知府陸錦致回歸故里,修建了一處府宅“涉園”,後毀於兵馬之亂;同治年間,湖州按察使沈秉成買下舊址,聘清畫家顧沄設計,重修擴建成“耦園”。因在佈局上有兩園相併,遂稱耦園,亦寓意夫婦偕隱雙棲之意;有這等浪漫故事為載體,耦園倒是別具意涵,難怪拍婚照的都往那裡鑽。
雖然耦園造園手段同樣不離借水造景、迴廊曲折、假山掩映,但有了文人助力設計,於是處處便顯見才思;正如崑曲,有了文人的摻和,便從下里巴人蛻變為陽春白雪。耦園之妙,妙在一個“情調”,彷彿每一個鏡頭和畫面都應有鴛侶成雙;每一步移景換,都是景為情設、景隨心動、景由人生,一如沈氏詩句“我共群仙賦月來”。
❋❋❋
《姑蘇行》吹的是優雅的行板,出彩的是散板;而我的姑蘇行,嘆的是慢板。嘗不盡太湖三白蒓鱸羹,賞不盡煙雨樓台江南好;三吳風月,映一城園林,成古今絕致。白居易的《憶江南》說:“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笑嘆百年身,堪賞千載悠;何日當何日,竟作竟日遊。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