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補信任關係
小美向好友透露公司最近鼓勵同事打疫苗,凡打疫苗者可以獲特別津貼,還可參加抽獎,大家都很羨慕她。但小美卻不以為然,認為公司只是軟性地迫同事打針,以向政府證明配合防疫政策並希望取得好印象。
明顯地,小美並不信任公司,因此對公司的鼓勵措施抱着懷疑。相信有不少讀者近日在決定打疫苗時,公司的取向及政策也讓你有不同感受,這些感受從何而來呢?
研究信任的心理學家發現,一般人衡量對方是否值得信任,會從四個方面評估:對方的能力是否足夠能解決問題;對方是否善良,尤其評估對方是針對某些情況才顯出善意,還是能一貫地考慮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對方是否讓人感到正直誠實、言而有信;最後是可預測性,對方不會飄忽不定,即使不同情境,我們都能合理預測到對方的反應。
當我們討論對公司的信任度或忠誠度時,其實就是來自與公司同事的信任關係,特別是公司內有決策權的主管及老闆。所以,主管及老闆的言行舉止就是員工衡量是否信任公司的重要資訊。
細問之下,小美坦言並不喜歡這間公司,她認為大老闆多變,同一件事情常常改變決定,但又會責怪下屬沒有做好;常常都是下班才提出任務,沒有考慮同事的休息時間。其他同事雖然看起來友善,但大家做事都小心翼翼,開會時大家不是一起想怎樣解決問題,而是先劃清責任。確實,對於小美而言,無論是大老闆或同事,都未能通過上述四項評估。此外,心理學研究還發現,當我們對一個人存在負面情緒,就無法對他產生信任感。小美坦言每天待在辦公室的感覺會很差,離開時才鬆一口氣,負面的情緒進一步消磨了小美對公司的信任。
所以,信任可以是很理性的,我們會暗自以指標作出評估,但會因應環境及情緒變得很感性及很主觀。當對方帶來強烈負面情緒就會減少信任,但如果對方及環境給予正面或積極的感受時,就會傾向信任對方。信任雖難以建立,但由於它不只是理性,更重要還有感性的部分,所以信任還是可以作出修補的,這就是為甚麼曾有婚外情的夫妻,當一方作出承諾及改正時,還是有可能重歸舊好;也說明了為甚麼有些政客看似沒有功績甚至犯錯,但只要能喚起選民積極正面的感性情緒,依然有可能取得選民的信任及拿到選票。
修補信任關係,除了反省自己的溝通模式,也要想想怎樣改善環境氣氛,給對方營造積極正向的感受。無論建立或是修補信任關係,都需要長時間累積,因為人們會通過時間去考驗對方的反應是否有一致性及可預測,如果突然一反常態,不久後又故態復萌,這樣陰晴不定的行為是建立信任關係的致命傷,之後要做出更大的承諾及更長時間的考驗才能重新獲取信任。各位讀者,假如你是小美的大老闆或主管,你會怎麼做呢?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