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還之道
人生,從此岸起航,到彼岸終結,“究竟涅槃”之後,又再起航重新出發,於是一個循環一個循環地往還着。往就是還,往生就是回到原點再出發;老去,就是還的歷程。有些人對這個還的歷程充滿恐懼,那是他們認為灰飛煙滅之後,是往而不還的寂滅;要是相信能往能還才是生命的歷程,那麼根本就不足以懼。宗教之所以能安慰人心,在於篤信往生之後,必定不是寂滅,至於是怎樣的一個還法,那就各有說法了。天地宇宙間的生發往還,大抵也就是這樣!
人生歷程的起伏變化,是一種生發往還的循環,從人生低谷到功成利就,之後或起或降,最終都以撒手塵寰而結。這過程大抵可歸納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換句話說,否極泰來也是一種往還之道。至於經受大風大浪之後的還,當事人作何感受,那得看他的胸襟了。
中年以後,被皇帝賜金放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卻押錯了寶,跟了個倒霉的永王,於是在清算之日被判了個“流放夜郎”,幸好中途遇上大赦,終於可以回家。是的,說的就是李白,在生命遭受了那麼多打擊以後,在得知可以“還”之後,便寫下了那不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你看,他的活力又重新滿過來。
聽到官軍收復薊北而淚滿衣裳的杜甫,他也在安史之亂時誤了青春,好不容易等到平定賊兵,可以“還”了,於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但他的還,是帶着《三吏》、《三別》的沉重,是一種叫人唏噓不已、承載天下的耄耋之氣!這就是為何總稱杜甫為老杜,而沒有稱李白為老李;因為李白從未老去,杜甫卻從未年輕過。
後來李白是病死的,卻有人編出投水追月而死的浪漫結局;相反,杜甫是在極餓之後傷食而死的,悲哉!
王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