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平:調查旅客口味促美食多元
【本報消息】澳門在四年前獲評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議員崔世平認為,推動美食之都是長遠工程、系統工程,既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亦要在基礎上盤活、改良,建議旅遊局從客源市場調查旅客口味,以適應市場要求多元化發展,從而吸引旅客再次來澳為美食消費。
崔世平表示,政府在過去四年通過“澳門周”等活動推廣本澳美食之都的名片,增加澳門的知名度,但認為可再進一步努力,尤其在疫情時期,為本澳經濟復甦鋪墊,亦令本澳在取得美食之都的聲譽後再創下一步的輝煌,令美食之都的持續性更強,令美食範圍更廣,吸引不同客源。
建議全方位推動美食之都,令中小企亦可以參與其中,舉例如澳門可以辦民間小食大賽,“比如十元美食大賽”,以增加不同的客源及吸引力。亦可通過國際特別的紀念日舉辦大型美食活動,比如在每年六月十八日“可持續美食烹調日”在澳舉辦大型美食活動,做好美食之都的推廣。
落實人才培訓
除節日結合美食,崔世平更着重美食之都的恆久性,指出疫情影響經濟及消費意欲,單靠節日去推動美食之都較為費力,且節日效果後續力較弱、受年份及月份所限,而且作為美食之“都”,恆久性更為重要,以吸引旅客再次來澳消費。建議旅遊局調查客源的口味,舉例如對客源市場之一的香港、廣東做民意調查,了解旅客來澳想食甚麼、提起澳門會想食甚麼等,從而令澳門的美食產品更多元化。
崔世平亦關注到美食傳承的問題,本澳取得美食之都的稱號後,若出現後繼無人、青黃不接則後果嚴重,認為要落實人才培訓,談到國家有藝藝術傳承人,澳門有否廚藝傳承人?能否通過適當包裝作為代表,以及講好自身故事,把美食之都推廣到美食的不同環節,豐富美食之都的內涵。又認為新人接手更會思考創新、發明新菜式,令食品品種及做法更適應新時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