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如何成電競經典
近期韓國神劇《魷魚遊戲》席捲全球,劇中各種遊戲(木頭人)、道具(椪糖)及符號(幾何圖形)等都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存在,故並沒有使用權限制,亦因如此,觀眾的持續討論與使用形成超級傳播,充斥於生活中,捲起全球的“魷魚風”,其IP也成為眾商品外包裝即貼即火的助銷工具。那麼《魷魚遊戲》既然是“遊戲”又存在對抗,能否成為遊戲界的電競經典呢?
《魷魚遊戲》的圈粉核心其實是大逃殺遊戲,在二〇〇〇年改版自日本小說的電影《大逃殺》火爆,坊間與遊戲商陸續推出遊戲,模式相若的《絕地求生》、《要塞英雄》及《荒野行動》等風靡全球,此類遊戲均列為“大逃殺科”。其引人入勝的最大原因莫過於眾多玩家共同參與死鬥的規則,開局附帶一定隨機性,攜同最初級的物資投入到有限並會逐漸縮減的場境中,透過搜集有助生存和擊殺其他玩家的道具,思考推算對手們的行動方案,配以適合的技術與策略活到最後的為勝利者(團隊)。之所以火爆,其實是刺激到埋藏在動物身上數十萬年的記憶基因——求生意志,將之移植到影視作品或電玩遊戲當中供用戶體驗,引發其產生對爭鬥欲望的快感,故各種延伸作品都受到國際間嚴格監管。
《魷魚遊戲》唯一勝利者得到生存獎勵及高額獎金,淘汰者付出生命的代價,雖然同樣是以大逃殺為主體,但以簡單的遊戲平台進行對抗,沒有搜索物資與攻守戰略等重要的自由操作。最經典的木頭人也就是選最短距離和不貪步就能在足夠的時間裡通關,個別遊戲更是靠運氣生存,無論以搖杆、鍵盤還是滑鼠來說,都沒操作細節可言,或許具備動作及陀螺感應儀器的家用遊戲機,可以透過用戶的肢體動態競技來獲取些感覺,或許也可透過VR(虛擬實境)或AR(增強實境)“沉浸式”體驗畫面和聲效。不過故事中的遊戲玩法和編排順序已被固定,即使與數百名玩家同時玩“木頭人”,亦難以將大逃殺固有的刺激、緊湊及可控的多樣性展現出來。
故事撇除複雜的規則,均以最簡單的競技來決定勝負生死,引導觀眾聚焦於角色人性的角力和現實與理想的較勁上,即使面對最簡單的遊戲,情緒依然可以影響一切。若真的開發出“魷魚遊戲”,筆者認為可加插桌遊狼人的潛伏任務和特殊技能等,在最簡單的競技中影響對手,讓其被自己擊敗的、存活的玩家透過交流與推理排查危機,這無疑可在單一的玩法中添加色彩,也可將原著的人性選擇元素放大。
文:卓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