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疫情澳門當前暫時性問題和化解建議
有朋友發信息建議筆者:“發展澳門工業是長期性工作,可否先談點疫情當前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言之有理,希望把不一定全面和正確的想法,撰寫出來作為建言,供相關方面參考。
一、滯澳跨境學生問題
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有三個:
1.澳門教青局儘管在接獲衛生當局緊急通知後,隨即發出了當日暫停復課安排的通知,但客觀上未能趕在居住珠海的跨境學生返澳門復課之前。
2.珠海方面因應澳門疫情變化,在四日上午改變了原定於中午取消澳門入境珠海免隔離十四天的方案。
3.教青局和珠海方面,均未有考慮到這批剛剛入境澳門的學生可否通過特別措施,及時返回珠海的問題。致使1,000多名跨境中小學生滯留澳門不能返回珠海家中。
筆者在當天就曾向政府相關領導“微信”報告過,建議雙方溝通,澳門負責送返這批學生回珠海家中,珠海監督下要他們自我隔離十四日。
建議:處於這些學生年齡、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程度不同,對父母依賴性等原因,也處於防疫是為了人的生命安全健康,讓這些學生離開澳門回到珠海家中,同樣是處於有利於這些學生身心健康的考量,建議特區政府可否直接和廣東省政府溝通,請省衛健委分析問題,拿出方案,讓這些跨境學生盡快回到珠海家中(編者按:本文見報時跨境生問題部分解決)。
二、新一輪救助措施問題
處於當前疫情所帶來的問題,社會上希望政府及時出手救助的聲音值得理解,有公眾人物談甚麼精準救助等說法很正確,但筆者認為“精準救助”概念不宜在現階段研究落實,原因很簡單,孔子在《論語 · 季氏》中指出:“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意即不論有國的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應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分配不均……
建議:金額多少有政府參考居民意見和實際情況量力而行,現階段最好的“精準”就是居民人人有份,講求“均”字作用下和政府步調一致,加強防疫度難關,走出艱難的“最後一公里”,不要讓社會上“不均”的聲音和反對“不均”的情緒出現。
三、廣東省和澳門防疫可否納入統一措施問題
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都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於制度問題,導致現階段澳門人不要說進入大灣區腹地,連到幾步之遙的珠海和橫琴都要隔離十四日。
有些在珠海或橫琴抑或中山買屋居住和經商的澳門人抱怨,“有家不能回,有時需要在澳門瞓街……”
事實上,“通關經濟”現象也直接影響了大灣區和澳門的經濟復甦,構成不可小覷的弊端問題。
建議:特區政府和廣東省政府可否協調,由澳門負擔費用,請廣東衛健委派出專門常駐防疫工作協調小組到澳門考察,找出防疫中澳門和廣東省存在差異的地方,然後制訂統一防疫措施,待澳門確診病例清零後,思考把澳門防疫納入廣東省統一防疫措施中,力爭把澳門和珠海的關口恢復到去年疫情前的通關狀態。
四、出入境和接種疫苗掛鈎的問題
毫無疑問,疫情初期澳門人受益於特區政府在全世界,幾乎是做的最好的口罩保障和適應於當時的各項防疫措施,令澳門成為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由此也導致部分澳門人對疫苗必要性的認識不足,當全世界都在積極接種疫苗的時候,澳門人那種沒必要接種的錯誤觀念依然存在,致使成為全國疫苗接種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如此狀態下,需要從提高認識入手,宣導符合接種條件的居民要以防疫大局為重,自覺正面思考接種疫苗重要性,從而在接種率上逐步提升,盡量淡化通過是否接種疫苗作為出入澳門和珠海的必要條件的思考。
原因在於,假設在約近五成居民未接種疫苗的狀態下,用是否接種疫苗作為出入境條件,至少會影響澳門和珠海經濟復甦的問題不說,可能不排除還存在引發居民其他不贊成聲音甚至其他問題的出現?
建議:可否思考暫時先不要考慮出入境和接種疫苗掛鈎,不要考慮和工作學習等方面掛鈎,最好採取其他積極的引導措施,達到提升澳門居民自覺接種疫苗的目標。
五、救助被困遊客問題
相比在珠海、中山買屋居住,卻暫時性有家不能回的部分澳門人的問題,有的預算資金用完又不能離開澳門的遊客的狀況,因為舉目無親,可能問題更加麻煩。
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正在做的工作,按他們實際情況,盡力提供保障他們基本生存所需的必要服務,讓他們感覺在澳門如同在祖國懷抱一樣溫暖。
許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