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教動畫的背後
疫情未止,小城復課之日遙遙無期。對正處於好奇心旺盛的幼童而言,家長要擔心的事又多了一重:插座的方孔裡有什麼、高速轉動的扇葉是什麼手感、泥土冒出的綠芽下藏了多少好玩的東西,如此種種,常常令大人提心吊膽。為了轉移注意力,避免幼童親自實踐上述猜想,更為了使家長偷閒,越來越多家長求助於早教啟蒙動畫。
在早教動畫產業裡,《小豬佩奇》、《Cocomelon》、《超級寶貝 JoJo》等,想必家長們不會陌生。《小豬佩奇》自二○一五年登陸內地,一年播放量超過一百億次,《Cocomelon》累積總播放量超過一千億次,《超級寶貝 JoJo》全球每月播放量超過一百二十億次。
這三部動畫分別由英國、美國、中國製作,卻不約而同地以中產階級家庭為背景,可見國度雖異,對現代家庭的理想藍圖卻高度相似:(至少)兩孩之家,父母長期不用上班,家住獨幢別墅,除了私家泳池和遊艇,還購置各式玩樂設施,堪比一個全年無休的小型遊樂園,小朋友盡情玩樂,更不用擔心有染疫風險。而色彩繽紛的畫面、簡單明快的旋律,猶如潘多拉的盒子,小朋友們就像被施了魔法,雙眼直勾勾地盯着屏幕,嘴裡蹦出十萬個為什麼。雖然家長一時半刻未能解釋為什麼每個主角家裡都有私家泳池和遊艇,但起碼現實中自家陽台的植物不用擔心隨時被連根拔起,不當使用家電的即時危險也被暫時解除。
這三部早教啟蒙動畫播放量雖高,但不代表把子女交給這些虛擬朋友便可高枕無憂,稚童涉世未深,容易受到角色誤導。近期《超級寶貝 JoJo》火紅洗版,不知是否背後資本為成功掛牌上市而頻繁操作,儘管該片沒有血腥暴力的危險鏡頭,卻屢次落入刻板性別認知的窠臼——每每媽媽出現的場景,或正在煮飯搓麵粉炮製蛋糕點心,或頭戴三角巾掃地拖地抹窗洗碗等清潔家居,爸爸則在一旁施施然當甩手掌櫃,健身、看報紙、看電視,唯獨不幫忙家務——當全球響應聯合國倡議致力打破固有性別框架,而幼童的早教啟蒙動畫片中,對於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是如此刺眼,不僅折射出製作人自身的性別平等意識亟待加強,也反映平權社會的完全落實,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動畫片是小朋友成長階段的“精神食糧”,每一句對白台詞、每一幕情節設計,均挾帶了製作人的自身價值理念,並透過人物角色的演繹傳達與灌輸,從而塑造觀眾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但是,箇中宣揚的三觀不一定正確,倘家長不從旁指導,子女長期浸淫在迂腐、甚至不良的認知裡模仿並學習,對日後人生觀和世界觀會產生不良影響。當初的偷懶無意間造成子女成長隱患,早教啟蒙助力成阻力,豈非更得不償失。
蘇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