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遊”令
內地繼早前規管未成年人打機後,近日對成年人也推出“限遊令”,又聯同二百多家網遊企業,發佈《網絡遊戲行業防沉迷自律公約》。消息一出,大小朋友打機時間大大縮短,雖然一眾愛好者悲痛哀嚎,旁人卻拍手稱快。
未成年人沉湎網絡遊戲,除了睡眠不足影響健康與學業,有時為了虛擬角色盡快達至理想狀態,往往氪金購買虛擬道具,但是錢銀有限而升級心切,便不惜以身犯險以致鑄下大錯。為了防止此類“精神鴉片”荼毒心智未定的小朋友,內地遂下令所有網遊企業,只可在星期五至日及法定假期的夜間,向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所有網遊使用者的帳號還必須實名註冊、登錄及支付。然而,你有張良計,小朋友們也有過牆梯,不少網遊企業發現,年邁長者深夜打機數目明顯提升,而且戰績彪炳,實為非指頭靈活、耳聰目明者所不能。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背後的真實操作者,但是人臉識別驗證被一次次通過,既是小朋友與大人的鬥智鬥勇,也是用戶與商家不能言說的默契。
除了未成年人,成年人也不乏打機成癮人士,他們的消費力更強,自制力和自律性卻與年齡成反比。一些外表成年內心巨嬰者,在網絡遊戲裡更覺難以自拔,除了吃、睡、如廁等基本生理需求,其他時間就像被強力磁石吸實,穩坐不動,為了專心網遊,有人廢寢忘食,有人乾脆辭職玩得昏天暗地;更有成家立室者,一旦進入遊戲世界,即對外間一切充耳不聞,深陷網遊泥沼。世衛組織早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反被成癮父母以此作為逃避家庭責任的藉口,不禁令人大嘆此類“喪偶式家庭”悲歌。
此次“限遊令”由內地官方重手力推、商家執行,雖然政策對遊戲板塊股價造成衝擊,商家短期收益或有所減少,但是長遠來看,大至有利社會健康發展,小至有助改善親子關係。試想,放眼望去,倘泱泱大國的青壯年盡是一片“打機達人”,如晚清吸食鴉片的癮君子之姿,對社會時事一無所知,柴米油鹽推託家人,脊椎愈來愈駝,鏡片愈來愈厚,長此下去,高素質人才培養之路又從何談起?稚童哭、家人喚均視而不見,一心只集中於眼前一塊小屏幕,這樣的苟且生活,縱然在遊戲世界裡立下“赫赫戰功”,也只越發映襯出現實世界的頹喪與空虛。
但我仍必須要說:對網絡遊戲的喜愛,不等同沉迷,遊戲本能與生俱來,適當的網絡遊戲可以提升反應力、激盪腦力。惟過猶不及,不加節制只會玩物喪志,淪為網遊的工具人,久而久之令人意志薄弱,對於粗劣的遊戲內容喪失判斷力,甚至對隱含的不良信息照單全收。
對於一個老齡化加劇、失業率大增的社會,沉迷網遊既是家庭問題(例如現實缺乏的情感需求),亦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這次出動國家之手監管扶匡,除了向國民強調社會價值導向,在疫情與互聯網交織的全球化時代,也揭示着一代人正被網絡遊戲重塑,背後隱含的社會危機尤其令人擔憂。
蘇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