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棚內的星光大道
在法國傳奇人物納達爾(Nadar)的攝影作品中,肖像攝影無疑是最大的亮點所在,因為他的攝影棚內,經常冠蓋雲集,而且粒粒巨星。無論他們在鏡頭外的身份如何顯赫,成就如何卓越,在納達爾的鏡頭前,全皆一視同仁,無分軒輊。
納達爾逾而立之年,才開始接觸攝影,透過為名人拍攝肖像,施展他點石成金的魔法。在他的肖像攝影工作室外,納達爾用高達三米的霓虹燈光管,寫下自己的名字做“生招牌”,每晚照亮着巴黎的街頭,多年來吸引法國眾多政商名流和文藝界精英,以相片為自己留下歲月印記。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詩人波德萊爾、有“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國女演員”之稱的莎拉 · 伯恩哈特、軍事政治強人布朗熱、法國兩任總理克列孟梭、抒情畫家卡米耶 · 柯洛、現實主義畫派創始人庫爾貝、音樂家李斯特 · 費倫茨等等,都是納達爾影樓的座上客。
納達爾並非出身名門望族,但他長袖善舞的能力,就如將自己變成一塊巨大的磁鐵,向法國上流社會各路賢達施展吸星大法,不少後來更成為他的朋友,這無形中為他的肖像攝影生意,起了最佳宣傳之效。在沒有全情投入肖像攝影之前,納達爾曾有過一段充實的文青歲月:他是法國文學協會成員,也在少年時期同友人一起創辦文學期刋,過程中讓他有緣結識不少如雨果、大仲馬、巴爾扎克等文學巨匠,在交流中汲取不少文化養份以外,也賺到得來不易的珍貴友誼。
在文學領域闖出點名堂,納達爾轉換事業跑道,滿懷雄心壯志,希望在諷刺漫畫上尋求突破。在作畫時,他會邀請畫中主角坐在自己面前,這不只鍛煉了他對人物神情變化的觀察力,更訓練他如何精準地描繪人物的相貌特徵。但納達爾明白,一幅成功的諷刺漫畫,並非要把主角畫得像真人一樣,而是在畫面上“加鹽加醋”,以誇張詼諧的手法,點出人物的神髓和特徵所在,才能把畫中人畫得維妙維肖,讓人會心微笑。
作為當時的新興玩意,法國人對肖像攝影的需求開始增加,納達爾巧用天時地利,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華、八面玲瓏的性格,以及敏銳的市場觸覺,最終贏得“法國肖像攝影第一人”之美譽。就如上世紀九十年代港澳的明星閃卡熱潮,早在十九世紀中,已有不少法國人願意花錢買名人相片。納達爾看中了商機,乘沖印相片之便,憑自己的攝影技術和藝術眼光,在肖像攝影市場上分一杯羹。在攝影風格上,納達爾拒絕跟風,堅持“以人為本”:他棄用底色背景,還有在背景下讓人眼花繚亂的裝飾品,反而將鏡頭的焦點,從當時流行拍下人物的衣着細節,轉移至人物的面貌和神情,並巧用光線變化,凸出人物的輪廓和五官。相中人在相機前真情流露,全靠納達爾出色的溝通技巧。在資訊貧乏的年代,法國的普羅大眾無法追星,跟名人的距離恍如光年之隔,但他們看着納達爾的肖像作品,透過相中人的眼神,卻有神交已久,未識一面之感。法國肖像攝影第一人之名,其來有自,絕非偶然。
在十九世紀末,納達爾退休,攝影生意交由兒子接手,但他依舊閒不下來,這次的任務,是訪問法國著名化學家謝弗勒爾。納達爾將拜訪點滴,全程用相機記錄,再配合他出色的文字,成為歷史上最早的攝影訪談。訪談內容出版於一八八六年,藉此慶祝謝弗勒爾一百歲誕辰。法國政府隆重其事,除了爲老人家鑄造紀念金幣,亦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內豎立其雕像。在舉國歡騰之下,納達爾適逢其會,為法國後世留下珍貴的歷史記錄。(法國攝影第一人納達爾 · 二之二)
撰文:杜然
攝影:Nadar